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中小学招生密考暗流涌动:用培训机构掩护 多考奥数

发稿时间:2017-06-20 08:58:00 来源: 半月谈 中国青年网

  “我们没门路,只能靠培优考高分”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家长多受过良好教育,愿意为孩子增加教育投入,换取光明的前途。刘女士就是不折不扣的培训班拥趸。她说:“事实证明,上了培训班,孩子就能刷到高分,升好的中学才有希望。我们没门路,只能靠培优考高分。”

  部分家长表示,让孩子培优纯属无奈,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朱女士说:“我家住在比较偏远的广州黄埔区,那边几乎没什么好的公办学校,等着电脑派位把孩子派到差学校,还不如去上民办学校,可现在民办学校竞争激烈,只能逼着孩子更加刻苦。”

  据悉,近年来,广州中考分数前10名学生全部来自民校。广州曾出现4万多名小学生同一天四处赶考、竞争民校3000个学位的盛况。

  从众心理也加剧了家长的恐慌。家长陆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大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今年开始上某培训机构“春季数学提高班”,入学后发现,班里其他孩子都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上培训班的,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为了吸取教训,陆女士赶紧为幼升小的二儿子报班做准备。

  实际上,培训机构的“制胜法宝”无外乎是超前、超量教育。半月谈记者实地听课发现,培训班所教授的知识点普遍超前于国家教学大纲的进度。如数学课以奥数题为主,小学一年级阶段完成乘除法教学,而正规学校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学除法。

  广州某小学数学老师说,学校跟培训机构所讲的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学生需要同时掌握两套不同体系的数学,是非常辛苦的。一些年幼孩子跟不上校外机构的难度,产生厌学情绪,而跟得上的孩子因为超前学了,学校课堂上不再认真听讲。

  广州一个小学班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的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上培训班,有的还同时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有时候下午3点半不到,就有家长来电话说孩子有课要提前走。

  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力度

  实际上,培训班的大热很大程度上是当代“孟母们”的无奈之举。“许多家长内心并不赞成上课外班、拼应试教育,也希望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对孩子来说,一所好学校意味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刘先生说,培训机构迎合市场需求,抓住了教育制度的痛点。

  “培优热”来源于“择校热”,而“择校热”的根源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因此,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现状,还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形成强弱互补。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应坚持公益性,取消推优,纾解社会焦虑;对于违规密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严肃查处。原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公校、民校应该在同一平台招生,民办初中可探索实行免试、免证入学政策,有效切断公校、民校联合培训机构考试招生的利益链条。

  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人成长的过程应是遵循规律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把如此大的压力转移到幼小的孩子身上,不一定是好事。”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认为,现在校外培训一定程度上已经绑架了童年,牺牲了家长与孩子们宝贵的亲子时光,也赌上了孩子未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半月谈记者 郑天虹 毛一竹)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