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东看书。
被关上的门
张耀东妈妈李晓涛至今还记得,1996年3月2日凌晨,大夫抱着孩子对她说“生了个男孩,你看看”。她松了口气,“千辛万苦,终于把他生下来了。”
她给孩子取名张耀东,寓意光耀东方,希望孩子一生走得比较好。
然而满月之后,她发现孩子看东西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眼睛四处转动。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眼睛不太好,以后可能什么都看不见。
李晓涛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撕裂自己的心,一下子什么都反应不过来,眼泪不受控制地扑簌而下。看着怀中熟睡的儿子,“心痛得不想活了。”
她不愿相信,又带着孩子跑遍了天水市的医院,结果都一样:孩子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2,原因不清,没法治疗。
丈夫张鉴从新华书店买来眼科相关的书籍,一本本查找上面的眼科专家,给他们写信。10封信,往往只有一两封能收到回复。
听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惠延年在眼科方面很有名,张鉴连夜坐火车去西安,问路、问出诊时间、找住宿,然后返回天水,接妻子和孩子一起去西安看病。
为省钱,他们住医院附近最便宜的招待所。
张耀东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病人病情和药方。
为排上专家号,张鉴凌晨一两点就到医院排队挂号,往往排两三个晚上才能挂上号。
当李晓涛抱着儿子让医生看病时,她觉得自己像在经历一场漫长的审判。“每一次抱着希望出去,每一次又很受打击地抱着孩子回来。大夫一句话出来,我就像被判刑了一样。”
李晓涛说,那段时间她什么都不想干,天天看着孩子掉眼泪,“但还是不死心,还是想着,再尽尽力吧,所以跑了好多医院,一直带着他去看。”
看到后来,医生说“你每年来干啥嘛”。张鉴回:“不来不行啊,以后怎么给孩子交待。”
一次,李晓涛在报纸广告上看到兰州某地有卖治眼睛的药,拉着张鉴就要去。张鉴怀疑是假药,不让去,“不去她就哭着闹着不行。去了一看就是骗子,买回来吃了两次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