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以前是汤丽莎的班主任,知道她家庭也比较贫困,爸爸是乡村教师,收入两千多,全家就靠这点钱,妈妈在家照顾瘫痪的奶奶。第三,是我才知道不久的,也是她最不容易的一点,就是她这几年给学生的钱,都是她擦皮鞋、到处教小朋友画画,几十块几十块攒下来的。”唐老师告诉记者,三年前汤丽莎提出要资助学生时,并没有问她钱从哪里来。“以为学画画的她本着一技之长,画的画能在成都这种大都市里卖出好价钱。直到她前段时间和我聊天说起这些经历,我才知道她原来这么不容易。”
擦皮鞋、卖废纸、一周跑三个机构上课 自己一个月生活费不到200块
汤丽莎:“当然会有觉得难的时候”
13日,记者在成都师范学院大门口见到了21岁的汤丽莎,蓝衬衣、小白鞋、及腰的黑色直发和圆框眼镜后未施粉黛的脸,瘦瘦的汤丽莎看起来和校园里其他女大学生别无二致。
穿过校园的路上,她和记者聊起这三年来的兼职经历。正巧经过美教楼下的垃圾桶,她指着旁边几大包半米高的黑色塑料袋说:“我也在楼里收过学生画画用废的纸,这样装起来拖出去卖。”“一般收7包,1包能卖几块钱。”记者提了提,一只手只能拖动一包。
除了收废纸,汤丽莎发过传单,大一时还擦过一年的皮鞋。“自己找废弃木料做了鞋架子、网上买了鞋油。”一到周末,她就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跑去城里的车站、地铁站口人流量大的地方扎摊擦皮鞋。
这期间的经历被她用小段小段的文字记在手机里,有辛酸的:“一些同行怕抢了生意,请来顾客擦皮鞋,说擦得不干净,不给钱就走了。”也有温暖的:“大叔问:‘这么年轻怎么出来擦鞋?’我不好意思地说:‘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也给自己挣生活费,也帮贫困生汇点生活费。’擦完后,大叔硬要给100说献爱心,同时招来围观的人,向他们解释我的身份,一些人也许被感动,也排着长队叫我擦鞋。这一天收入最多的,将近1000元。”不过汤丽莎告诉记者,自己不是祥林嫂式的人,见人就说自己身份,有时与别人交流多了才说出在帮助几个贫困生。
后来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她终于找到了培训机构助教的兼职。教小孩画画,从一节课30元到现在一节课80元。上学期她一周跑3个机构,一周能挣一两千。收入比擦皮鞋高了不少,寄给三个孩子的钱也从每个月几十到现在每个月三五百,但她自己的生活仍然节俭。
走进汤丽莎的寝室,记者看到她上铺床边的绳子上挂着不到十件衣服,从羽绒服到T恤,汤丽莎说那是她从冬到夏的所有衣服,都穿了好几年。她指了指身上的蓝衬衣,“这还是为了明天面试向朋友借的。”除了不买衣服,汤丽莎坚持吃食堂节省开支,“早上稀饭馒头一块钱,中午两个素菜3块,一个月生活费只用一百多。”她坦然,“当然会有觉得难的时候,累得起不了床。但是想起几个学生,就起来了。”
植根心底的教师情节
立志要帮助有希望的学生
受助学生:“以后会像莎姐姐一样,把善意传递下去”
家庭并不富裕,自己的生活如此清俭,为什么还要坚持资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