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北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调查:男孩比女孩更易受欺凌

发稿时间:2017-04-19 09:48:00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遭受校园欺凌经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17年教育蓝皮书着重探讨了儿童受欺凌经历与其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被欺凌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学校投入乃至学业成绩等。

  遭受校园欺凌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比较难以信任他人,性格上可能比较畏缩,缺乏利他精神,不够慈悲,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容易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或脆弱,并且遭遇的欺凌程度越高,表现更明显;难以做到自信、自律,更缺少责任感,不为成果努力;更不认同自己的价值,并且随着受欺凌程度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认同感更加强烈;更倾向于相信生活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是运气和命运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可能进一步导致其更倾向于无助和被动的面对生活;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不足。

  遭受校园欺凌对儿童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的影响,表现在遭遇校园欺凌的儿童更少拥有对学校的归属感,表现出对学习更少的兴趣;并且更少投入到学校的学习、课外活动中。虽然儿童的校园受欺凌经历对其学业成绩有一定的损害,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关系欺凌(联合孤立)这一维度。

  减少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措施 

  对于如何减少校园欺凌,2017年教育蓝皮书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研究显示遇到问题能主动跟老师沟通的学生,更少遭遇校园欺凌 。

  二是改善同伴关系,结交同班好友。研究显示有同班好友的儿童的受欺凌情况显著少于没有同班好友的儿童,而是否有其他班或者校外好友影响不大。

  三是父母应避免缺位,并尽量亲自照顾儿童,而非交由他人。从调查数据来看,母亲缺位比父亲缺位的儿童更容易被欺凌,而父亲缺位,更容易使儿童被联合孤立。

  四是父母采取情感温暖,而非拒绝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采取拒绝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的儿童更容易被欺凌。

  五是加强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和参与。研究显示,父母如果能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并经常一起运动、学习、娱乐,可能会有效减少儿童的校园受欺凌现象。

责任编辑:李华锡(实习)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