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截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黄昂瑾)3月29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文中指出,“本科招生高校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三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北京市将从2017年取消高考录取本科三批,将其与本科二批合并为二本批次。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2016年全国已有15个城市把三本和二本融合,“因此(北京市)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各地加快取消批次的步伐,尽快把各批次进行融合,不再存在一本二本的区分。”
其实,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熊丙奇介绍,高考录取批次本来就是人为的设置,是由政府部门来设置各批次的标准,“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它对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整个健康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是有弊端的”。
“取消录取批次的措施,就是为了改变由于设置批次所导致的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基础教育的问题,即在高等教育里面人为地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结果导致了学校的竞争不平等,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就业中面临学历歧视,很多地方招聘明确要求招收一本、二本的学生,三本学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熊丙奇表示。
“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达到5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基础教育之所以还存在非常严重的高考焦虑、教育焦虑,正是因为大家只关注少数的所谓的优质学校。”熊丙奇强调,要通过促进高校平等竞争,鼓励高校自主办学,让中国的每一所高校都在其自身的办学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让中国每一所高校都能成为值得学生选择的学校。
此外,熊丙奇还表示,各省市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只是实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应该还要推进废除985、211,因为这些‘身份标签’的存在还是会将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另外还要避免现在正在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又变成一些高校新的身份标签,否则还会制造学校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名校情结’。”
“在取消录取批次、废除985、211之后,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将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考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是首先看政府给予学校的‘身份标签’,而是看这个学校本身办学质量、办学品牌和办学特色,这有利于大学的平等竞争,也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在这样一个大学平等竞争、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之下,才有利于我们中国的这种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消除‘唯北大清华是尊’的局面,而是可能看到我们所有的大学都办出自己的学科特色供学生选择。”
而针对基础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熊丙奇认为,学生应该在中学时期接受个性教学,得以发展期个性、兴趣,在选择高校时能够自主选择,而不应该使学生因为其中学的成绩而被分为三六九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意见》中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
在熊丙奇看来,改革的深入还需要改变目前录取机制中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投档,理想的结果是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机制,“比如建立学生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由申请等,一个学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大学,在拿到若干个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再选择去哪所大学。”
“这样也能通过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来促进各高校重视其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和良性的基础教育体系。”熊丙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