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去外地追债再未露面
前天,武女士再次联系记者,称小磊到外地追债去了,他先前借86400元是帮一家中介垫付大学生的工资,现在中介负责人玩失踪。
据武女士说,小磊曾经在江夏一所高校周边组织大学生搞兼职,由他出面跟大学生签订协议,然后从每个学生的工资里提成50元。小磊前后介绍了54名大学生工作了16天,中介应该支付86400元,中介却要小磊垫付这笔钱。
武女士认为,儿子本性天真善良,容易受人蒙蔽。她去过那家中介,看起来很不正规,连个招牌都没有。3月13日,小磊回家后,说自己要去外地搜集证据。可接连几天,武女士打电话他不接,发微信跟他说父亲要住院,他也只回复“知道了”。问他在哪里,他就截图发位置信息。
昨天,记者拨通小磊两名朋友的电话,那名借钱给小磊的朋友称前几天小磊还在向他借钱。另一名跟小磊交往颇深的朋友先说他还在武汉,后来听说小磊有可能在外地,又怀疑小磊对自己有所隐瞒。
最后,记者没能电话联系上小磊,发微信希望他跟父母敞开心扉谈一谈,小磊并未回话。
教育方式简单容易导致孩子言行不一
教育专家提三点建议
针对小磊的情况,记者特意采访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王一凡分析说,家长采用高压和专制的教养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趋利避害言行不一,以致成年后步入社会,也用固有的行为方式对待他人。对于童年和学龄启蒙期的孩子,他建议父母应该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把孩子身上产生的问题当成教育的契机,而且身教重于言传。
落实到实践中,王一凡提到几点:首先,不能只看结果,要倾听了解事情的原委,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其次,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认识原因或理由的合理性;最后,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最重要的原则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至于生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都需要正确引导,不能粗暴阻止孩子体验新鲜事物。
围绕兴趣爱好问题,王一凡建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全面和渐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对于网络游戏应该严格限制时间和内容,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