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来,笕桥小学的教师群一直都很热闹,大家讨论的主题总是绕不开“鸡蛋”。“昨晚,我们班家长发了视频,孩子在给鸡蛋唱歌”“我班有个女生,晚上抱着鸡蛋睡觉”“可惜,我班昨天破了5颗蛋”……原来,开学第一天,笕桥小学校长童雅琴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做一周的“蛋爸蛋妈”。
1800颗鸡蛋,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蛋生”……
每颗蛋都有出生证明
学生大呼当“家长”不容易
上周五,记者走进笕桥小学207班,看到不同的“蛋宝宝”。有的“住”进了毛绒包里,鸡蛋边上填满了棉花,整个毛绒包被学生挂在了脖子上;有的住进了一个塑料盒里,盒子里面塞满了毛巾碎片。在学生眼里,每一颗鸡蛋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不仅有名字、出生证明,还有自己的表情、性格和衣服。
“看,我的蛋宝叫米锐思。因为小鸡喜欢吃米,我希望它思维敏锐。”男生邓仕维靠近记者,小心翼翼地打开胸口挂着的“南瓜灯”一层层掀开碎布,一颗画有红色小礼帽的鸡蛋,静静地躺在里面。还没到5秒,邓仕维马上轻轻地将拿出来的碎布继续盖上去。嘴上还不忘介绍:“赶紧盖上,小心摔了。这些碎布,都是从妈妈旧衣服的袖子上剪下来的,我一共叠了17层。”
学生们还喜欢给蛋宝赋予一定的性格,而这性格多半随他们自己。邓仕维晚上不太容易入睡,他认为自己的米锐思也睡不着觉,每天晚上他会吹竹笛哄睡;女生綦妙的床头放着一个大熊,她觉得很有安全感,晚上睡觉时她就把鸡蛋放到大熊的怀里,“因为大熊会保护蛋宝”。
这个特殊的任务,让孩子们真切体会了当“家长”的滋味。拿着手里怕磕,抱在怀里怕化,就连上厕所都得随身携带。207班女生叶研钰,将蛋宝放在一个粉色的小绒包里。除了晚上洗澡摘下,其他时间一律挂在脖子上,包括睡觉时间。叶妈妈曾担心女儿睡不安耽,劝过几次,但叶研钰依然坚持。“我主要担心弟弟趁我睡着,偷偷玩我的蛋。”叶研钰告诉记者,弟弟很喜欢自己的蛋宝,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要看下蛋宝、摸下蛋宝。
各学科老师结合课堂教学
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叶研钰这般幸运,“破蛋”的依然不少。就拿207班来说,45个学生,拿到蛋宝的第一天,一共破了5颗。因为学生太难过,班主任徐永艳允许他们继续认领一颗鸡蛋,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第二天鸡蛋又破了5颗,而到了第三天,学生们越来越小心,没有“破蛋”记录。
通过护蛋,学生身上有了变化。徐永艳发现,课间孩子们闹腾瞎跑的少了,三五成群讨论护蛋心得的多了。“尤其是有几个小男生,特别有当爸爸的姿态,似乎也多了一份责任心。”除此之外,笕桥小学各学科老师,也利用“护蛋”这一德育活动,结合学科知识,开启课堂教学活动。
其实,早在2010年,杭城就有小学组织学生“护蛋”,进行生命教育。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这类模式,比如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笕桥小学。“我就是想让孩子们开开心心来上学,在玩乐中学到东西。”正如笕桥小学校长童雅琴所想,“护蛋”活动学生都很喜欢,学生们也有了“小大人”的姿态和责任心。童校长透露,接下来学校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论证,预计引进可以孵出小鸡的鸡蛋和孵蛋器,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一个生命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