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在乡村教育上的一块“补丁”

发稿时间:2018-10-31 09:04:3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2018年9月23日,叶连平在辅导学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宁/摄

  很多年后,有人替叶连平算过一笔账。如果收取补课费,凭他教过上千名学生,他已经是一名百万富翁了。

  但这位现年91岁的退休教师,住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的卜陈村,房子只有一间半,是那种昏暗的旧平房。过去18年里,这里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教室。

  2000年起,叶连平每天辅导村里的孩子课后学习,后来还利用周末开办英语补习班。英语是这些孩子共同的短板。有人因为英语成绩太差影响升学。

  直到现在,他还是能碰到那些写不明白一个英语简单句子的初中生。一个学生把26个英文字母写得像是用胶水粘在了一起,本子上几乎很难找出写对的单词。他指着作业本,无奈地说:“你看看!你看看!”

  这些孩子学习英语具有天然的劣势——村里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打工,很多孩子由祖辈照看,而祖父母们有的连汉字都不认识。

  一块木板“拿墨汁一涂”就是黑板

  叶连平的课堂原本是他发挥余热的一种方式。他最初招揽孩子们到自己家里写作业。他用一块木板“拿墨汁一涂”,挂在门上,就是黑板。教具也是自制的。早年还经常停电,每到此时他们不得不挪到院子里。

  自1978年年底成为一名教师以来,40年间他目睹曾经服务过的学校流失了7名英语教师。他辅导过的一个女生,最夸张时3年里经历了3位英语教师。由于早些年曾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美国驻华使馆待过,叶连平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他看来,英语科目补课是当务之急。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3年,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下降至330.45万,流失率达30%。

  教师“下不来”“留不住”“教不好”,成为乡村教育中的难题。叶连平用他那种因讲惯了课而抑扬顿挫的语调说:“好的老师不来,有本事的老师留不住。”

  1991年退休后,叶连平就像块“补丁”一样,在乡村教育体系这个显眼的缺口上代课。周边学校哪位老师生病了、临产了,他便随时前去代课,短则几天,长则3年。

  1995年,叶老师到距家近60里地的县办中学代课。那个原本几乎“垮台”的班级,硬是被叶连平在下班后跑了整整45天,把旷课的28个学生一个个拉回教室。毕业那年,这个班级的中考成绩优于平行班级。不过,叶连平因为久未归家,致家中失窃,谢绝了那所中学的挽留。

  虽然他自称“没有我太阳照样转”,但是至少对于他的村庄来说,“叶连平”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名字。

  因拆迁或是打工彻底告别村庄的人越来越多。叶连平任教过的卜陈学校,学生规模已经从鼎盛时期的超过千人,到现在的九个年级都是单班制,总计200名多人。

  还留在村上的孩子,就连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焦虑。这个女孩为转走的小伙伴所描述的学校吸引着,不喜欢放了学就往县城家里跑的老师。只有叶老师会风雨无阻地在村里等着她。

  叶连平不收费、教得好的名声慢慢传开,学生人满为患。每到学校放学,他家里那些高矮不一的桌子和板凳上挤满了孩子。人最多的时候,为了去一趟厕所,孩子们戏称“要翻两座喜马拉雅山”。

  2010年,乌江镇政府出资将叶连平家对面的两间仓库改造成教室和图书室。企业家捐赠了60套桌椅。孩子们上课的环境才改善了许多。

  7年前,这里还挂上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牌子。当初的两个英语班,也发展成从扫盲班到高级班的4个班级。暑期有多所高校组织志愿者支教,今年参加暑期班的孩子达到165名。平时也有70多人在这里补习。生源不仅有本村的学生,还有的来自周边村镇,连县城的孩子都有人慕名而来。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