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寄语研究生:寻找“巨人的肩膀”前,这些道理必须懂

发稿时间:2017-07-21 08:54:00 来源: 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记得牛顿有一句名言流传甚广: “如果说我能够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抛开这句话的谦虚意味不谈,其中引申的含义无非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利用好身边那些学术平台。

  那些起到助推作用的“巨人的肩膀”或学术平台,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又在哪里?

  眼下,又到了新一届研究生新生即将入学的季节。结合自己十余年来在高校耳闻目睹的关于研究生们在科研上遇到的种种困惑,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术积累模式,才是适合青年人快速成长的模式?

  希望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对年轻的朋友们有所启发。研究生开启科研生涯,不妨抓住三条共性原则:

  原则1

  现有的平台,就是你所能拥有的“巨人的肩膀”

  在大学任教,我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自己的学校、专业或老师不如人意。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一旦学生被这种情绪笼罩,就很难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不要笑,不要哭,要理解。”这句话实在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因为任何一个“肩膀”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可见的支点。而学生们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抱怨,无非是对未来过于理想化的预期与现实存在差距带来的。这是人性中一种不想付出太多努力而又想获得超额收益的偷懒想法受挫后的情绪反应而已。

  再仔细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常见的理想化起点条件大概包括这样几个指标:好学校+好专业+好导师+大量的机会。只要部分指标没有达到学生的心理预期,似乎就有了抱怨的理由。其实,真实的学术生涯哪有这么多如意的起点?! 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呈现出最积极的自己,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开始科研工作———这才是真实生活的常态。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术平台是最好的? 是不是平台越高大上就越好? 其实,还真不见得。暂且不论获得这些条件的稀缺性,即使名校和名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见得个个都是人才。有时候,年轻学生向往的所谓高大上的平台,其实对研究者提出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你与“巨人的肩膀”提出的要求严重不匹配,估计很可能造成双方的失望,这个后果或许会很严重。因为,被高级平台承认,固然可以给自己加分,但一旦被高级平台否定,也会严重挫伤自信心。

  因此,没有最好的平台,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平台。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利用现有的平台,并调整自己前进的节奏,这样反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渐进发展,总是最稳妥的进步路径。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