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苏州的书店正在慢下来

发稿时间:2017-07-18 08:4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你要是因为看到星巴克生意好就去开咖啡馆,那基本会赔本;你要是看到人家书店装修美就去开书店,那基本会死。”苏州“慢书房”的经营者许涛,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近日,一篇《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刷爆朋友圈。文章对当前开在大城市商场里的网红“最美书店”持批判态度,“如果你是一个真正要买书的读书人,这种书店也不是你的菜。这里是一个空间,一个秀场,欢迎的是来玩儿的人”。

  作为一家人气民营书店的主人,面对“最美书店”的热潮,许涛滋味复杂。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一间理想的书店,是一个和写书人、看书人产生亲密联系的公共客厅。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店主和客人缺乏对书的关注,书店仅仅和手机、相机产生联系,结果会有点糟糕。

  许涛觉得,苏州的公共阅读大环境还算优质,设施完善,爱书人选择丰富。在今年第7届江苏书展期间,“书香中国万里行”也来到苏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访了全城多处阅读场所,苏州图书馆、独墅湖图书馆、毗邻拙政园的园林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它们大都讲究内在文化空间的打造,与外部风景自然融合,还有的把图书馆搬进了咖啡店。太仓的“漫猫咖啡”等12家咖啡店,正在推行“左手咖啡右手书”项目,容纳了太仓图书馆的1.28万册藏书,使咖啡馆成为图书馆的延伸基地,并为英语沙龙、亲子阅读活动等提供场所。

  苏州的民营书店市场也颇为繁盛:“钟书阁”“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初见书房”“坐忘书房”……商场与精品连锁书店已经难舍难分。用许涛的话说,民营书店经营者练着不同的武林秘笈,在各自的体系里削尖脑袋出来,成为招式不一的高手。

  许涛和他爱人,一对中文系毕业的80后爱书夫妇,并无连锁品牌的野心,只是想做“小而美”的书店。他描绘着这样的风景:从观前街蔡汇河头,到平江路上葭巷,一座苏州古城,两家小小的“慢书房”,静静守候。时间慢下来,一切美好如初。

  “慢书房”体量不大,所售不过8000册书;读者可随意拆开书封读书,还时常邀请作家、学者来店与读者互动。每逢沙龙,嘉宾和读者就像围炉夜话一般,亲近地聚拢在桌子周围。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唐小兵是“慢书房”沙龙的常客,他来谈过北漂与海漂中的上海与北京,谈从民国到现在,这两座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兴替。因为喜欢这家小书店,他还邀请过多位上海的学者师友前来。作为大学教师,唐小兵看重店主的品位与公共空间的自在,“这里没有一本我很讨厌的书,而且能感觉到纯粹、学术的交流”。

  现在,放眼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那些关注度甚高的当红“最美书店”,或栖身商场,或自成一套成熟的商业体系,背后通常以强有力的商业资本为支撑。一方面,都市书店正在集体发力,“妆容”升级,有的装潢堪比现代艺术展厅;另一方面,书店内容也超越了售书的原始属性,更接近于一个新型休闲场所,文创产品、咖啡简餐、沙龙讲座成为标配。

  对于“最美书店”,公众褒贬不一。有人乐意相信这代表“书店的新生”,书店未必必须固守“书籍独大”的旧路。以书为轴,加以其他商业、美学元素,打造成文化空间,这既维持了书店的长久发展,又提供了都市娱乐休闲的新渠道。

  有人则认为,商业逻辑的运作,定会毁掉书店的意义。书籍沦为装饰品,店堂里自拍党、观光客、食客的数量远多于读书人。同时,书店也容易被商业绑架,比如,变成房地产开发商打着情怀旗号的营销手段。

  光顾过上海、北京、苏州等地的数家民营书店,唐小兵本不喜欢书店打着“最美”的噱头营造社会知名度,“表面上很人文,结果年轻人跑来拍婚纱照秀定位,实际上不过是消费书籍”。

  “但现在,真正人文主义的书店似乎注定会没落。”上海一些民营书店的倒闭,让唐小兵发现,多元的付费项目才能养活书店。他拜访过上海淮海路的某家书店,布置雅致,每日营业额在3000元~4000元——老板说主要靠美味的饮料点心。唐小兵感慨:“这也是一种方式。”

  唐小兵觉得,“最美书店”最忌空洞,书的品质才是关键。同时,民营书店在运营上,也可运用一些年轻读者喜爱的外壳形式,比如微信读书群、私人定制书单等,让人文书籍和读者相遇。

  然而,“最美书店”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有的书店招聘店员标准偏低,连对基本的图书分类都知之甚少;有的书店则徒有其表,书品过分平庸。许涛最为担忧的,是经营者们在一条道上走偏,以为把门店做美就大功告成,“必须以书为灵魂核心,否则读者会腻。沉淀下来的书店,哪怕只有200本书都可以有味道”。

  对书店和商业环境的广泛结合,许涛倒并不排斥:“乐观地看,在商场开书店,总比开一个和书没关系的麻辣烫店好。存在就是好事,即便是房地产商开发书店,也比建楼盘展示厅好。”

  许涛觉得,大型书店满足了公众的空间设想,而小型民营书店能送上一份温馨。此前,他想邀请外地学者、作家来办沙龙,还得为他们订酒店;后来,“慢书房”索性衍生出了“书舍”——一家巷子里的小民宿。民宿里有书店,有4个以书为主题的房间,还带一个小院子。

  许涛说:“做不成24小时书店,‘书舍’弥补了遗憾。常常在深夜,还有住客在看书,这样的场景很感人。”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