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母爱,你可能会想起母亲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苍老容颜,那苍老容颜上的一颦一笑都“写”满了对你的思念;你可能会回忆起母亲也曾风姿绰约、年轻貌美,但母亲的美丽却在日复一日的含辛茹苦中变成了眼角的皱纹和手上的老茧。母爱确实很伟大,正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中所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母爱也要讲究方法,如果爱的方法不正确,“以爱之名”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望子成龙”虽无可厚非,但切勿“以爱之名”掩饰虚荣
大多数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有些母亲甚至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强行给孩子定下目标,为孩子规划未来。殊不知,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担,最终适得其反。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聂聪提醒,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并没有错,但如果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就需要警惕了:
1、将孩子的未来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比如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等。这种心理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母亲无法逾越”或“自己是母亲附属”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
2、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成功给家人带来荣誉,比如有些母亲认为孩子“有出息”是给自己“长脸”等。这种心理大多属于一种攀比心理或虚荣心理,很容易让孩子也染上喜欢攀比和爱慕虚荣的毛病。
养育子女不是买养老保险,过度强调“养儿防老”要不得
很多母亲认为“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在孩子选择工作和配偶的时候都会加以干涉,比如要求女儿不能嫁得太远等。聂聪表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的责任,但如果父母以“养儿防老”的名义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会损害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这种情况在母亲身上较为常见,而且大多是来源于这两种心理冲突:1、期望孩子茁壮成长,但又担心孩子长大后抛弃自己;2、愿意为孩子付出,但又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报。对于这些母亲而言,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养育子女不是买养老保险,更不是一种需要回报的投资。
“只要我有,只要你要”并不好,溺爱让孩子变得更脆弱
有些母亲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到了孩子身上,对她们而言,母爱就是“只要我有,只要你要”。聂聪表示,这种母爱实际上是一种溺爱,在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模式,而且比正常的孩子更加脆弱。当独自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不知所措,甚至会有“通过自杀来逃避挫折”的想法。(张泽英)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