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抢人才“帽子工程”助长学术泡沫 学者痛陈浮躁风

发稿时间:2017-04-13 10:11:00 来源: 半月谈网 中国青年网

  “帽子”抢起来,泡沫浮起来: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

  编者按:为了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家多部委、各省市和众多高校纷纷推出各级各类的人才计划,其中不少发挥了鼓励创新、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政出多门,定位重叠,一部分人才计划在一些地方和系统客观上形成了“帽子工程”,这些“帽子”与科研资源、职称晋升、评奖待遇紧密挂钩,事关青年学者的“功名利禄”,从而引发抢“帽子”。

  半月谈记者调研中听到许多业内人士呼吁:令人眼花缭乱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科研生态,助长了学术泡沫。当前,亟待正视拼抢“帽子”的浮躁风气,梳理整合名目繁多、重复交错的人才计划,创造一个让年轻人静下心来搞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

  “帽子”抢起来,泡沫浮起来

  ——西部某高校人文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

  自述者:应要求不具名

  采访实录:半月谈记者 叶含勇

  戴不戴高“帽子”事关学院利益

  时下,各种人才计划、人才工程的“帽子”满天飞,适合社科年轻学者的帽子也多了起来,有些学院领导硬性要求大家削尖脑袋去争。因为戴不戴这顶高“帽子”,事关学院自身绩效和利益。

  我们院领导常说,一张饼摊在那里,你不去使劲咬,别人就会去把它咬走。“你看某学院,去年几个人去争‘青年长江学者’称号,我们学院一个人都没有,咋办?”他讲起这个状况时很生气。

  一所大学里,每个学院一方面要争话语权,另一方面还要完成规定绩效。学院戴各种“帽子”的教师越多,在各种评审委员会中掌握的话语权就越多,拥有的资源分配权就越大。教师争到的一顶顶“帽子”,都可以计入对学院的绩效考核,享受相应的加分,学院也才能拿到学校给予的相应收入,不然集体被扣钱,自然会殃及教师。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