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学生立法说了算? “尚法”已融入华政附中的血液中

发稿时间:2016-11-04 08:58:38 来源: 新闻晨报

长宁区“一校一品”模拟法庭展示

  提及中学,读者最深的记忆可能就是做不完的作业、无尽的考试和各种不得不服从的校规校纪。当前段时间,面对高考改革各大媒体报出“是否分层走班,学生立法说了算”新闻的时候,着实令所有家长或学生另眼相看。带着一份好奇,笔者走进了传说中的这所高中,这岂止是一个高中,正如台湾南科国际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林坤灿所说,简直是一个小型的法学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法院,这里的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老师只是一个从旁的指导者。这就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一所以“尚法”为特色的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尚法”已融入到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中

  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提及法治教育,许多人颇不以为然,认为这已经是每所学校天天在做的事情,误以为法治教育就是简单的普及法律常识和行为规范教育。

  据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介绍,华政附中其实走过了“法制教育-法治素养-尚法精神”的三个阶段,真正进入了“依法治校”的实践,“尚法”不仅渗透到了学校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而且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

  做什么作业?要不要穿校服?能不能带手机?谁说了算,校园听证会上见分晓!这已然成为学生的一种“口头禅”,这样的学校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中,其实已渗透到每个教师、每个学校管理者的血液中。

  教育咨询委员会、学生事务中心、班级“管理委员会”,“分布式管理”的学校治理运行机制保证了“民主公正”的治校机制这个大机器畅通运行。学生通过学生事务中心、通过“校园听证”参与治理学校,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一份子。

  正如最近教育部门领导刚刚提出的,今后青少年法治教育将实现“三个转变”:从外围到教育教学内部甚至中心的转变; 从零散的法律知识点传授到讲授系统的知识体系,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全员、全景、全过程。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先试先行,走在了全国中学的前列。

  突破常规构建 课程体系中融入“尚法”精髓

  高中的课程本身就很紧张,仅仅应付学业学生还应付不过来,中学期间增加法律课程有什么用?或许会有一小部分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带着这种疑问笔者联系了傅松校长。

  据傅松校长介绍,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现在教育提倡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不是增设法律相关课程,而是把“尚法”渗透到基础课程+个性化设计选择+研学践行的完整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提供分层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在基础课程中,“尚法”整合渗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结合政治课《宪法》的教学,组织全体学生到市人大议政厅开展模拟立法活动。再比如在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守法教育内容。

  个性研究引导,则是从尚法的层面,搭建学生的选择平台,引导学生根据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如学校开设了涉及学科、活动、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七类共29门“明德尚法”校本拓展型课程以及两种研究型的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在学校创建的这些平台体系中自主地选择,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研学践行,则是为学生创建模拟的社会真实形态——“明德尚法”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学生的创新体验。情境模拟(模拟立法、模拟庭审、模拟听证等)、岗位见习(政府事务、司法事务、社区事务……)、社会热点思辨(演讲、辩论、论坛讲坛……)等项目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创新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引入民主精神

  对国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家长和学生一谈起来就透露出向往和羡慕。华政附中“尚法”的血液,一直在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怎么样赋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权?

  傅松校长说,“我们一直在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在真实社会中观察体验——在浓缩的模拟社会中探讨质疑——回归真实社会中践行感悟的学习路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立足于“基于平等、立于自主、融于开放、成于个性”的民主课堂已初步构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日常课堂上,学程设计、小组合作、课堂听证、组织自治、技术助推等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质疑,乐于合作、分享的特色“烙印”开始在学生身上体现。”

  如有些课堂以学生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成绩也是团体的成绩,质疑思辨,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足够时空,创造自由讨论、批判质疑、合作融会的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领导力、团队意识等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