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闪辞族”调查:一线城市最普遍,90后是主力军

发稿时间:2016-08-15 06:51:56 来源: 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罗坪  

  一线城市最普遍,90后是主力军。“闪辞”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 “想改变职业和行业”

  羊城晚报记者 罗坪

  2016年高校毕业季,7月落下帷幕,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已有月余。入职不到两月就辞职、一年换几份工作、工作不顺说走就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近年来职场频繁跳槽被网友称作“闪辞族”的群体,越来越突出。据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有38%的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

  数据显示,来自“211”院校的离职率为22%,非 “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近九成离职者是主动辞职。羊城晚报记者调查获悉,“新生代”高离职率群体,90后是“闪辞”的主力军,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尤为普遍。准职场新人究竟为何频频跳槽?“闪辞”又会给自己和用人单位带来哪些影响?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案例1 难以忍受见习期当“保安”

  8月12日,经反复思考后,一向谨小慎微的90后卢振江最后还是追随绝大部分新同事,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报告。这距离他入职深圳某电脑公司,还不到两个月。卢振江辞职前的见习岗位是“岗亭保安”,月薪不到3000元,这让他精神上倍感受挫:“不是我不能吃苦,是真忍受不下去了!”

  卢振江告诉记者,2015年年底,颇具知名度的深圳某电脑公司来到学校做校园招聘。公司校招时他应聘签约的岗位是A,类似于区域销售代理职位,签就业协议的时候还确认过一次。但到了入职签约时,他被告知要重新定岗,接着他又听老职员说公司已经在撤A岗位的人,根本不需要A岗位新人。

  让卢振江无法接受的是,公司具体待遇也与校招时所承诺的差距很大。入职后,他才知道要有一个重新定岗的过程,跟招进来的是什么岗没关系,而人力资源说这个过程需要大约3-6个月的工厂实习培训。直至离职解约前,卢振江自称下过流水线,洗过车间地板,拔过杂草。而他听其他人说,有人会被安排去当保安,每天工作12小时,还要上夜班。

  到了7月下旬,卢振江正式接到通知担任保安。“我觉得刚出来,熟悉下整个公司的岗位、业务,这没有问题。但是要让我去当保安,真接受不了。”在这段轮岗见习期里,卢振江见到同时招聘进集团的100多人大学生,陆续有40多人离职,心中很不是滋味。“这相当于是集体离职了,人心惶惶的。”

  卢振江告诉记者,到了8月初工作满一个月,他询问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自己基础工资有多少,对方回答得含含糊糊。人力方面说不论本科、硕士都是2030元/月。过后再询问,回答说是按照宣讲会承诺的基础工资。为什么人力资源部门,连工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确定?卢振江心里窝了一肚子火。

  一周之后,公司内部新入职的大学生开始盛传,集团大规模招聘100多名毕业生,是为拿招聘人数去“骗取”深圳对公司的政策性“补贴”。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加速了员工的流失。记者按照卢振江提供的线索向深圳相关部门求证,未能证明属实。到了8月12日,卢振江告诉记者,入职的100余名大学毕业生,剩下不到20人,出现了“集体离职”潮。

  案例2 “闪辞”进京为找更大平台

  2015年7月大学毕业的湖北姑娘任婷婷,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闪辞族”。去年夏天,毕业于财会专业的她,先在武汉一家私企找了份负责财务的工作。然而,入职不到五个月,她毅然决定辞职,到北京做一名“京漂”。北京的高房价众所周知,但可能要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没能阻挡她去北京的热情。

  谈及辞职,任婷婷表示,武汉属于典型的二线城市,工资不高、职业前景受限,还不是自己“闪辞”的主要原因,毕竟自己刚毕业还不指望能够成为高级白领、领取高薪,但首份工作平台不理想,让自己想去改变。北京,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任婷婷称,当时自己并不确信能否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希望能有一个大一点的平台。

  2016春节过后,任婷婷如愿去到了北京。得力于北京一位大学同窗的介绍,她顺利应聘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财务科,负责进出账核算。“当时签的合同,每月工资8000元,感觉比武汉高了很多。但除去租房成本,算下来差不多。”即使如此,任婷婷仍满心欢心,毕竟到北京算暂时扎稳了脚跟。

  但就在今年4月,公司业务扩展后,每周的加班天数增多。相应的加班工资,在任婷婷看来少得可怜。“我跟老板谈了下,加班工资就不说了,看能否提高基本工资。对方回答是,再等一年看。”周末回家思考了两天后,任婷婷“友好”地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公司没有挽留,于是她辞掉了第二份工作。

  今年5月份,任婷婷通过社会招聘,应聘到北京东城区一家地产公司,岗位仍然为财务工作。相对于前面两份工作,任婷婷称第三份工作除去开销,剩下的结余跟第一份在武汉的基本持平。不过让她很满意的是,这家地产公司平台好,又是在北京:“我觉得能看到自己在五年之内的上升空间,所以并不后悔来京当一名外人眼中的‘京漂’。”

  案例3 带有被迫意味的“闪辞”

  除看重薪酬和平台外,行业的变化与转向,也是一支跳槽生力军。今年7月底8月初,应届生李兰多次在朋友圈“求工作”。她并非刚刚开始求职,而是另一类型带有被迫意味的“闪辞”。2015年12月,刚大学毕业的李兰就和上海招商银行签订了三方协议,并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认为这份工作已是板上钉钉。

  直到7月27日,耐心等待入职的李兰,突然被告知只有两个选择——“免费”解约,或是二次实习再次接受考核。而她,只是此次“招行批量约谈劝退毕业生”事件中,受影响的近百名毕业生之一。虽然事件发酵后,招行将“劝退”解释为“沟通不够充分”,但对李兰和她的小伙伴们来说,公司承诺已经很难取信于人。选择离职,不得不为。

  排除行业的特殊性,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届本科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为两个。再往前追溯,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8%的人毕业3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也就是说,毕业两年内,“痴心不改”的毕业生不到四成。记者调查获悉,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业,此现象也尤为明显。

  大多时候,大学毕业生被“炒鱿鱼”和主动离职,两种情况皆有。而麦可思的数据显示,在2014届有离职行为的本科毕业生中,高达98%的比例拥有主动离职经历。那么,求职者眼中吸引人的单位是怎样的?在已离开深圳的卢振江看来,近期是相对能接受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同事关系。长期而言则需要单位有较为稳定的运转模式,自己有可期望的进步和学习空间。

  专家提点

  一份工作至少三年才能了解其中乐趣

  准职场新人的“闪辞”现象,近年在一线城市越来越突出。对此现象,褒贬不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表示,90后频繁跳槽凸显了这一群体的特征,相比60后、70后、80后注重团队精神,90后更注重个人发展需求,不仅更注重内心感受,而且更讲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冯喜良称除个人发展需求,社会变革也是90后频繁跳槽背后的一个原因。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调整升级,发展动力也在进行转换,这也带来了一些企业岗位的变化,并促进了年轻人来回更换工作;同时,他还表示90后频繁跳槽,不仅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人员稳定、常态化运转。因此他建议90后切记不要盲目跳槽,一份工作至少要干三年,三年之后才能了解这份工作的乐趣,那时再考虑跳槽问题,才是慎重选择。

  90后的大学毕业生快速离职频繁更换工作,不能单纯归结为物质原因或个人原因。这里面,也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自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准职场人“闪辞”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