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同父同母姐弟差很多?姐姐:弟弟来了,我成了多余人

发稿时间:2016-08-02 07:21:5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父亲无法理解,同父同母的姐弟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母亲无法理解,女儿为什么总是阴沉着脸,让自己和周围人都不愉快?女儿无法理解同是亲生骨肉,父母为什么百般宠爱弟弟,却屡屡抛弃自己?

  妈妈不理解,为什么女儿总是阴郁

  胡玲发自内心地读不懂、看不惯女儿晓雯终日阴沉着脸,放学回家直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跟任何人说话。升入初三,班主任请胡玲到学校,说晓雯完全不在状态,上课走神,天天郁郁寡欢,除了和一个已经放弃中考的男生说话,其他人一律不理睬。班主任严肃告诉胡玲,如果这次请家长之后,孩子没有明显改善,下次就直接请父亲来了……回家之后,胡玲苦口婆心恳请晓雯懂点事儿,别家里家外都拉着个脸,像所有人都欠她的似的……晓雯歇斯底里哭喊:“你们都看我不顺眼,我死了你们就都满意了……”随手拿起小刀在手臂上乱划……妈妈吓得不知所措,幸好弟弟眼疾手快紧紧地抱住姐姐的胳膊……

  “丽珊老师,十月怀胎,陪伴她成长,我一切都替她着想,但她一次一次地让我失望,现在已经绝望了。我发自内心不喜欢这个孩子了。”胡玲是真诚的,但她的这份真诚让我感觉到冰冷,到底她为了孩子做了什么?而孩子接收到怎样的感觉?她又是如何回应母亲的?

  胡玲夫妻是进京务工的外地人,女儿出生时,他们还住在租来的低矮潮湿的平房,他们觉得把女儿送回姥姥家抚养,对她成长更有利。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给孩子买城里最好的奶粉、衣服寄回去,让她生活得像个小公主……当时支撑夫妻努力工作、开创事业的最大动力就是尽快改善居住环境,把女儿接到身边。

  晓雯5岁时,他们终于住进了宽敞的楼房,并迎接女儿回家,胡玲设想过女儿扑进她怀里,亲她的脸,久久不松手的场景。但现实却是,晓雯见到他们,惊恐地躲到姥姥身后,怎么也不出来,不肯喊“爸爸”“妈妈”,姥姥原本计划把晓雯放下就回老家的,但晓雯一时见不到姥姥就哭得死去活来,不吃不喝,姥姥被迫住了下来,一切美好的设想都被打破。“我们热脸贴冷屁股”,夫妻内心充满了失落,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生活在一起才发现问题更大,姥姥把晓雯宠得衣来伸手,5岁还得姥姥追着喂饭,脾气任性、刁蛮……父亲觉得姥姥把孩子带偏了;姥姥觉得父母为了赚钱把孩子扔到老家,团聚了又挑孩子的毛病,太狠心。胡玲夹在中间,最后决定把晓雯送到收费高昂的寄宿小学锻炼生活能力,姥姥也可以安心地回老家了……

  胡玲坚信要富养女儿,给她买的衣服都是大品牌的,但无论自己付出多少,晓雯从没高兴过,总是阴沉着脸。不但不照顾弟弟,反而总是恶生恶气地跟弟弟说“别烦我,滚到你妈那儿去” !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创造富足的物质生活最重要,忽略了用心陪伴、精神滋养的重要性。“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说多了,父母都被自己感动了,却很少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留守”的经历会造成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尤其对于焦虑型孩子,可能是一生难以走出的自卑。和周围其他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他们认定自己是不招父母喜欢的。一个内心虚弱、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是没有能力爱周围人的。“爱”遵循“满而溢”的规律,获得来自父母精神层面爱越多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强大、充满自信,此时他们才有“余力”、有“资格”爱周围的人。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