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一词有多种含义,多种定义。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智力、情绪、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个人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整体性是指人格虽然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稳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指人格特质跨情境的一致性。当然,人格也是发展变化的。人格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方式发生变化但深层的内在特性却没有变化,二是深层的内在特性发生了变化。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婴儿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性格即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和风格,是后天形成的。个性、气质和性格虽与人格有联系,但不等同于人格。
二、人格的决定因素
染色体和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的基本物质。除同卵孪生子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和基因,其遗传基础相同外,其他任何两个个体的遗传基础均不相同,个体差异均有其遗传基础。一个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受孕时如果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带XY的受精卵便发育成男性;如果X精子和X 卵子结合形成带XX的受精卵便发育成女性。性别畸型均由于染色体异常所致。
研究遗传对人格的影响有两种研究取向:遗传中心研究和特质中心研究。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因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例如气质、能力等特质,受遗传的影响较大;而价值观、信念等特质,受遗传的影响甚小。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人格的生物学基础。机体内的生物化学物质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而肤色、脸型、身高、体重等外貌特征对人格的影响,则是依社会评价和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些身体特点而定的。
人格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生存环境。个体的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背景都会对人格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体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环境。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的交互作用方式有: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的交互作用和超前的交互作用。
三、人格心理学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结构、人格过程(动力)、人格发展和人格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虽然都研究人格,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格结构、人格过程、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以及人格研究和人格评鉴六个方面。这些研究既是理论探讨,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的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人格动力是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人格适应与动植物对环境的被动顺应有本质的区别。
人格研究的应用前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鉴和预测,二是完善个人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