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也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网络以其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青少年的欢迎,运用网络青少年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便捷时,也受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冲击,间接接受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事物,进而造成青少年心理年龄的成熟。
互联网世界扩大青少年的人际交流范围、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的同时,也因为其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不断培养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过早形成。在对这些个性化特征明显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对新时期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应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出二十一世纪新型教育方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现代化建设培育全新性人才。
此前在京举办的“多视角分析追踪新时期青少年人才成长因素”研讨会中,《中国新时代青少年人才成长追踪培养计划》项目组专家曲池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受“信息自获因素”的影响,这说明青少年到达一定阶段本身就具有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各式各样的信息接踵而至,在对青少年产生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对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对自身的成长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互联网时期青少年在各式各样的观念影响下自主判断事物的能力不断加强。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指导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决定了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的走完一生。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互联网虚拟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也会给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从今年的1月份微博接到网信办通告,针对现在的热搜榜等等进行全面整改开始。净化网络环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最近的几个月,知乎、快手等纷纷就自己的相关内容进行整改。不久前,快手因为出现了大量"负能量"讯息,比如未年人利用怀孕炒作等,受到了央视的点名批评。这种充满负面负能量的讯息,足以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这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央媒党媒携手整治网络风气的举措可以净化网络环境,帮助网络传播公司找准自己的定位,联合抵制网络低俗文化,为青少年更好的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在青少年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的过程中,仅仅净化互联网环境还远远不够的,他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让每位青少年都能“接纳”自己,并经常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感。
互联网时期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探索世界的意识,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也应跟随时代的潮流。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的心理年龄已经超过生理年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二十一世纪新型教育方法。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已经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更想被尊重被理解。但传统课堂往往只能传递知识,老师一直是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传统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从这段阐释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重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课堂下的青少年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潜力无法被挖掘。而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灌输式的教学使青少年学生所接受的基本都是老师自己理解的东西,这些知识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目中无“人”的学校管理使学校无视青少年学生各自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同时学校制定的各种各样的中学生行为准则,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等,因为缺乏灵活性会导致青少年个性的丧失。唯分数论使青少年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而缺乏创新能力。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宁波90后学霸,毕业于一本院校,简历又非常优异,但是找工作却接连受挫。面对这样的打击,他选择自暴自弃终日与游戏相伴。母亲规劝未果反遭其踹,并声称:“我有今天,都是你的错,你不让我与人交往。”面对这样的结果,其母还一直认为找不到工作是没有熟人介绍的缘故,可见唯分数论不仅禁锢了家长的思想还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丧失,对青少年个性化特征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开阔了新时期青少年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了用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他们也有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育应该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特征,在信息化革命时期,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从知识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种尊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提出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临川一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校园文明程度、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构建和谐人文校园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临川一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素质,身先垂范育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担当”是该校的育人目标,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它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培养人格健全的青少年。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获取所需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人才之间的竞争,知识创造人才,人才成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目前人民日报客户端一则题为《给钱给户口,买房打八折!城市“抢人大战”哪家强?》的推送引起了社会关注。人民网对各省会城市在“抢人大战”中推出的优惠政策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各主要城市主要通过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
西安在校大学生可凭学生证身份证即可再线落户,沈阳中专以上“先落户后就业”,武汉建大学生保障房、购房租房打八折等。从这些为了引进人才各大省会城市纷纷给出的优惠政策可以看出,人才已经成了城市发展的动力、竞争的源泉,而教育又是培育人才的基础。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要求施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在二十一世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要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最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界发展起来的翻转课堂就在对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中表现出不俗的影响力。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对课堂内外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颠覆。
2011年萨尔曼·汗创建了“可汗学院”,颠倒了传统学校“教师课上授课,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的自我意识的指导下探索不一样的学习思路,这也是对青少年创新性思维的一种培养。目前,我国也不断实践和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或“看到过”阶段,因此未来我国新型课堂的探索之路仍需继续努力。
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除了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智能教育和技能教育。所谓智能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技能教育就是在智能教育的基础上,在专业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智能和技能上的优势,同时也为城市发展输入新型人才,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新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特征对未来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见。新媒体时代,各种讯息爆炸式传播导致了青少年自我意识具有超前性和独立性特征。青少年有了自行思考事物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虚拟不真实的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抗诱惑能力还有待加强,除了净化网络环境,各大互联网公司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他们天性,因此对于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也应该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施行尊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人文教育。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要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这种观念不仅禁锢了家长的思想还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丧失,最终只会导致“人才”的千篇一律。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应该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就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施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尊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全能型、创新型人才,为二十一世纪的“抢人大战”培育后备军。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仅可以解放青少年的天性、维护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同时对也促进创新型国家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