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校长读书“充电” 探讨美育工作

发稿时间:2016-08-15 12:28:00 来源: 泉州晚报 中国青年网

  我市近300名校长参加“校长读书班”活动

  核心提示

  日前,泉州市教育局举办第九届校长读书班活动。市教育局(教育工委)领导、中小学和幼儿园校长(园长)300多人参加此次读书班。该活动旨在促进全市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适应现代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 陈士奇

  实习生 王莉莉 陈雪妹

  坚持阅读学习 提升自身素养

  本届读书班的主题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校长们在泉州幼高专永春分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充电”,通过聆听教育专家的报告,自学《回到土地》、《教育美学十讲》等教育论著,期间进行多次分组讨论,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在凯辉校长论坛中,校长们也结合实际,一起交流治校之道。

  “校长读书班已举办九年,目的是倡导校长自觉主动去读书学习,由此带动教师的阅读热情,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介绍说,校长们通过不断的坚持学习与阅读,能够进一步提升自我,并培养自身的书卷气,而一位有书卷气、有情怀、有担当的校长才能在办学治校中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以师生为本,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及审美素养。在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改革与发展时,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也需要以艺术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以优美的环境含蕴气质,以阳光体育来增强体魄,并且以实践来促进良好品性的养成。

  发现学科之美 让美育融入学习

  “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从学生的不同阶段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依照每个阶段的特点来推进美育工作。”郑文伟说,比如幼儿园美育,就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在不同的阶段,要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的美育课程,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泉州一中赖东升校长表示,推进美育工作,不仅要让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认识到美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也要落实美育教育规范,而且还要讲究美育教育的方法。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引导的过程。在他看来,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培养欣赏心理,这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

  “课堂既是实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南安一中陈国璋校长说,各个学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们通过挖掘学科中的审美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由此不仅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也起到启迪智慧作用,并且提高学生们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安溪第七小学林艺凯副校长认为,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将是残缺不全的教育,美育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学校应通过开辟美育课堂,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例如合理安排体育、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要坚决摒弃主、次科思想,整合各学科特点,渗透美育教育,努力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才能造就拥有阳光个性、完美人格、多元发展的学生。

  完善多方条件 促美育工作开展

  在探讨现今美育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时,郑文伟指出,身为学校的“领航人”,校长们要以身作则,带领教师和学生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系统、主动地推进美育工作改革,从办校理念、学校课程、评价机制中认真履行发展学校美育的职责,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而谈及对于美育工作要走出困境的思考,赖东升则认为,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而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及艺术类教师队伍的组建,是学校美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此外,加强美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三方在美育工作的开展中形成合力,加深学生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认识,让爱美、尚美的观念融入学生们的精神层面中。

  此外,泉州六中吴鹏飞校长也表示,在学校美育工作中,也可以将闽南文化“请”进校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例如该校就开设了“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传习班”,并使这一传统刻纸艺术成为校本课程,让闽南文化“走”进课堂,并通过开展各种与闽南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收获更多丰富的美育资源,在让学生们感受传统之美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