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王龙龙 通讯员 闫春旭)“娄书记,我的任务完成了。我们打赢了这场战‘疫’,18个人一个不少地都安全回来了!”4月3日,江苏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渠丽娟与其他17名医护人员,一同从武汉回到了丰县。
2月13日,渠丽娟和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的6名护士、1名医生以及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共18名人员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在出征仪式上,丰县县委书记娄海曾哽咽着说:“你们18个人要一个不少地全部回来,到时给你们接风。”
渠丽娟是丰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被90后队员亲切地喊为“妈妈”。“当时我就发誓,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全部安全地带回家”。
江苏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渠丽娟。受访者供图
病人的贴心护士
为了避免病人之间相互感染,患者不能出自己的房间。因此,除了常规的输液、打针、换药、吸氧、吸痰等工作外,患者的生活护理也要由护士帮助完成,包括帮患者翻身、洗漱、喂饭、排便等。“这些平时做起来很轻松的事,在穿了防护服后会变得比较困难。”
在医院里,医护人员最害怕病人哭,只要病人哭,他们看到也会忍不住,“那样眼镜就会更加模糊,看不到东西了”。防护服又热又憋气,护目镜上很快就全是雾气,看不到任何东西,等到雾气冷凝后脸上凉凉的。
遇到患者情绪低落,渠丽娟会及时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还带给他们一些牛奶和水果,并在上面贴上卡片。“卡片上主要写着基本的健康知识和鼓励的话语,还会告诉他们遇到出汗、心慌、心跳加速、低血糖等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曾经,有一位老人拒绝吸氧、心电监护和佩戴无创呼吸机,闹着要出院。渠丽娟耐心地给她讲成功的例子。“阿姨,您心态要放宽,一定要配合治疗。我们大家都陪着您,不要担心。”
渠丽娟还陪她唠家常缓解焦虑,鼓励她多吃饭、多喝水,适量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经过两天的心理疏导,这位老人的情绪变得平稳,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渠丽娟帮助队员穿防护服。受访者供图
护士的暖心“妈妈”
“这顿饭你必须吃,不要任性!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要想想远在丰县的家人!”渠丽娟说话的语气略显严厉。90后援鄂队员王晓莉(化名)因为工作时长较长,下班后出现了心慌头晕的症状,不想吃饭。
回到宾馆后,王晓莉把情况告诉了渠丽娟,“我头晕心慌,吃不下去饭”。
“这个情况下,你更要吃饭。”渠丽娟不停地劝说。
看到王晓莉的面容很痛苦,就让她在这儿休息。渠丽娟领来饭菜放到王晓莉的面前,直到她愿意吃饭为止。
“因为工作压力大,队员们每次下班都会比较累,如果身边没有饭菜就不会吃饭,还可能图省事吃泡面解决。”为了让队员们的体力跟上工作节奏,渠丽娟会提前打好饭菜放到房间外面,队员们下班后只要放到微波炉加热就可以。
为了让所有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渠丽娟还经常讲笑话、写战地日记,用这种方式鼓励他们,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如果有队员身体不舒服,她会第一时间去询问情况,每天都要进行电话联系。“如果有队员联系不上,我就特别紧张,去房间看过之后才放心。”
在队员齐鹤眼里,渠丽娟就像护士的“妈妈”,照顾着每一位队员。“她每天都会把队员放在房间外面的衣服鞋子进行消毒,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每次消毒大概20分钟,真的像妈妈一样,太感动了!”
渠丽娟说:“我们18个人里有5名90后队员,我年龄最大,他们和我大女儿年龄差不多大,在我眼里都是孩子,一定要把他们安全带回家。”
渠丽娟和两个女儿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女儿的英雄榜样
“妹妹在得知你去武汉后,便抱着我哭起来。她也许并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她只是单纯地担心妈妈的安全。我告诉她,现在的防护措施很到位。”渠丽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丁树清每次给她发的短信,她都会看好久。
在武汉的35天时间里,渠丽娟常会收到大女儿的信息和姐妹俩人的照片。丁树清今年18岁,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二女儿丁柯仪今年12岁。
“2月11日,是大女儿的生日,但因为我在医院工作,孩子自己做了蛋糕。”自从丁树清放假回来,渠丽娟就一直为医院的事情忙来忙去,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女儿。12日晚上,她接到医院通知13日一早去武汉,大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哭了。
丁树清每天和妈妈进行视频通话,都会和她说家里的情况。“爸爸把我们俩照顾得很好,妹妹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老师也经常表扬她。妈妈,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不用担心我们。”
在渠丽娟回到家的当天,姐妹俩画了一幅画送给她。上面画了医护人员互相脱防护服的场景,写着“欢迎妈妈回家!”
看到这幅画,渠丽娟抱着两个孩子,感到很亏欠,泪止不住地留下来。“希望在疫情结束后,好好陪陪女儿。”
丁树清也是一名医学生,她以母亲为榜样,“以后一定会认真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知识,毕业后当一名医生,做像妈妈一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