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的战“疫”从身边开始

发稿时间:2020-02-18 16:24: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程思 中青校媒记者 张若石 李璐璐 林悦)1月28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交通运输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请战书”。写下这封“请战书”的,是5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00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9级学生钟越。和他一样,在这场战“疫”行动中,高校师生也在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主动写下“请战书”

  “1月10日开始,我们本来是作为义工协助交通运输局的春运工作。疫情愈发严重后,考虑到我们的个人安全,局里让我们先休息几天。但想到他们人手不太够,我们也想帮忙,于是就在28号向他们递交了‘请战书’,继续上岗。”根据分工,钟越和其他几位大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他主要负责前往各客运站及高速路口开展旅客基本信息登记工作。

  “我自愿在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做一名引导员,认真热情为患者服务,耐心为患者讲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将不负韶华,为战胜疫情尽绵薄之力。”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7级学生郭其深在递给河南省孟津县人民医院的“请战书”上这样写道。

  第一天在发热门诊做志愿服务时,郭其深就开始同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接触。“当时有点紧张,但是想到自己加入时的初心,想到妈妈也在医院工作,还有一同战斗的志愿者,恐惧很快就被克服了。”

  “害怕肯定有,但能为这次战‘疫’献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钟越说。

  做自家社区的“守卫人”

  1月25日,正月初一,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2017级学生龚雪莹和父母出门采购,发现小区门口的汽车排起了“长龙”。走近发现,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给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当晚,龚雪莹就和父母表明了自己也想加入“红马甲”队伍的意愿。

  “你好,我们需要测量并记录一下你的体温。”1月28日,龚雪莹通过社区居委会审核,在学习基本防护知识后,正式加入体温检测志愿者队伍。类似的检查场景不断上演,在龚雪莹眼里,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必不可少。“在志愿活动中,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龚雪莹说。

  和龚雪莹一样,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王玉静也加入到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队伍。“对外归人员排查,辖区居民楼单元门封闭,为居民调试发放消毒液……”她曾有一天从晚上一直忙到凌晨5点。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得很少,在家门口参与战‘疫’,也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愿意给青年大学生当好表率,不怕战、不畏难、不避险,为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多做贡献。”王玉静说。

  “奔驰3000多公里”的牵挂

  “截止到昨天晚上24时,各区域在住人数如下”“这幢楼的同学今天情况怎么样啊?”……这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来自上海大学公寓办的信息报送员程金玲每天反复说的几句话。

  农历春节前夕,上海大学便开始了校园战“疫”行动。学校公寓办的留沪党员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们放弃春节合家团圆的时光,返回学生社区,坚守楼宇一线,为分布在宝山、嘉定、静安三个校区11幢公寓楼内的近700名中外学子筑牢安全防线。

  1月22日,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上海大学公寓办学生社区信息管理科科员程金玲正陪家人在云南旅游探亲。同一时间,程金玲得知公寓办成立了防控疫情应急工作组,她立即主动请缨加入“公寓办的故事——应急工作组”微信群,承担起信息工作组对留校学生信息“每日一报”的主要工作。

  为了能和同事们一起在学校里并肩“战斗”,程金玲与家人商量,取消了后续的旅行计划,驱车3000多公里从云南返沪。在返沪途中,她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继续开展线上办公,通过手机查房等信息化手段,远程获取在校学生的住宿数据。云南返沪的高速公路多盘山,因为长时间在车上操作电脑,程金玲产生晕车、呕吐等不适状态。同车的家人心疼让她不要做了,可是想起要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她还是不顾家人的劝阻,继续整理数据。

  3000多公里,3天2夜,她睡在车里,吃的是泡面。“早一天回家就能早一天更好地工作,就能更好地在校园战‘疫’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程金玲说。

  和程金玲一样的高校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坚守校园,守护校园安全,等待学生归来的那天。

责任编辑:工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