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速翻动书本(甚至不翻开书本阅读),就能理解书中内容,花上1—5分钟就能读上10万字——最近,打着量子旗号扯来“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动速读”火了。这种培训方式号称能全面提升儿童阅读能力,收费动辄数万元,吸引来不少学员,甚至还搞起了比赛。
其实,仔细阅读“量子波动速读”的宣传资料就能发现,创立这种阅读方法的人,既不懂量子力学,也不懂脑科学,更不懂少儿教育。快速翻书,书中文字就以影像形式进入大脑,从而实现“一目百行”,这种能力已经超越了科学认知范畴,用更通俗的话说,简直是“特异功能”。
类似的骗局媒体已经报道了不少。多年前,就有“蒙眼识字”的培训。培训机构说,人脑中的松果体是人的第三只眼,用某种方式开发松果体后,大脑就能自行感知周围的物体、文字和图像。实际上,松果体负责的是分泌激素,并无任何实验证据证明,松果体能让人闭眼认字。而被培训机构叫来现场展示“蒙眼识字”的学生,事后也承认,他们偷看了。
现在,骗术并没有升级,只是换了一套说法。松果体、高级感知能力、量子、波粒二象性……把一个个公众有些陌生的科学术语任意排列组合,培训机构就为某种神秘的培训方式提供了合理性和权威性。
可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蒙眼识字”?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几分钟内读完一本书?轻信这类培训机构,家长缺失的是科学素养,更是科学的教育观。
家长让孩子走捷径的心愿如此强烈,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欠缺的只是一个秘方、一个诀窍。培训机构卖的,就是神童梦。就算家长自己也半信半疑,但抱着“万一呢”的想法,他们还是奉上真金白银,让孩子去当一回试验品。
只是,让孩子成为神童,就是教育的目的吗?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培训机构兜售的表演性技能,究竟对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有何作用?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吧,也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普通。不要用非理性的方式解决教育焦虑,也不要拉着孩子一起成为科学的反叛者。
骗子机构需要监管,但家长,也需要调整心态。否则,下次若骗子换了一套话术,他们还会再次入坑。(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