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他们走进一群孩子的世界

发稿时间:2019-09-05 09: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文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乡,也是烈士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是山西的贫困县之一,因其古县城形似凤凰,故有“凤城”的称号。文水地区的教育也相对落后,下属的乡村学校大多在校学生不足百人、教师不足十人,学校教学资源普遍落后。本次支教的学校——邢家堡小学坐落在文水县,是文水县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之一。

  邢家堡小学坐落在文水县刘胡兰镇,莅临汾河。这所学校有学生24人,教师5人,教学资源较为落后,仅有的教学设施来自于城镇学校更新换代后淘汰的老旧物件。由于学校教师紧缺,教师不仅教授主科课程,还兼任科学、思想政治、美术等课程,孩子们没有机会接触兴趣类课程,也从没有读过课外书。于是,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赴邢家堡小学支教实践团队以兴趣类和科普类知识为主要内容,开设了环保知识、演讲、性教育等课程,还开展了许多文体活动来丰富孩子暑期生活,如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卫生体检、读书周等。

  “纸鸢”书馆:看见世界缤纷多彩

  支教前,实践团队在与校长通话中了解到“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从没读过课外书”。因此,团队队长萌生了成立“纸鸢”书馆的念头,在团队成员的努力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为孩子们募捐到儿童读物500余本。“纸鸢”书馆成立了,它肩负起了帮助邢家堡小学孩子们改变“除了数学语文却不知这个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状况。借用“纸鸢”二字的词义,期望孩子们终将翱翔天际,又心连大地,不改本真。

  

图为“纸鸢”书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费淼 提供

  家庭教育课:见证家长思想转变

  当地家长们有一个固有的思想:孩子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后,帮家里工作几年再娶个媳妇或嫁个人就行了。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团队深深地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短短十天他们不知道有没有办法用锤头敲碎这堵墙。于是一改常规支教模式,不仅为学生上课,他们也为家长准备了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公开课。

  上课时,有些家长用手机拍下PPT的部分内容,下课后,许多家长跟家庭教育课的老师探讨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团队感受到即使他们的努力没有凿穿家长们固有意识的那堵墙,但肯定也敲下来了几块砖,团队明显地发觉出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规划发生了变化。

  

图为支教队长费淼为家长上家庭教育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费淼 提供

  十天点滴:陪着孩子向上生长

  相比家长的变化,孩子的改变是团队成员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小萱(化名)是四年级最淘气的孩子,上课跟老师顶撞、搞小动作、走神、说话等这些不良行为每节课在他身上都会发生。

  在一节演讲课上,支教老师让同学们以《我骄傲我中国人》为题做一次即兴演讲,小萱又开始了手舞足蹈的“表演”,于是直接被老师“请”了出去。下课后老师找到他问:“你为什么总是犯错误?”小萱若无其事地说:“反正所有老师都知道我是学习最不好的,表现最不好的。”老师说:“老师不这么认为,老师一直觉得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而且老师觉得你挺有能力的,以后你就负责帮老师管班级纪律吧,怎么样?”他低着头回答着:“好。”从此,这样一个捣蛋鬼就担任起了班级纪律委员,虽然听起来有些戏剧。但后来,上课的老师再也没机会强调纪律了,小萱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

  还有一次,幼儿园的小蒙(化名)和小豪(化名)去上演讲课,支教老师见凳子不够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随后随口说了句:“老师没座了。”小萱便把凳子让给老师。那一瞬,老师心头一暖,见证了这个曾顶撞过他又被所有老师公认最淘气的孩子的成长。小萱是这24个孩子中的一个,他们每个孩子都在成长,有的孩子变得听话,有的孩子懂得分享,也有些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而变得温暖。

  

图为演讲课的课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费淼 提供

  八月,遇见一群不得了的孩子

  十天,孩子们从厌学到“老师,上课可以多讲一会吗?”的期待与热爱;十天,孩子们从顶撞老师到“老师,你坐我的凳子。”的尊敬与关怀;十天,孩子们从对老师的冷漠到“老师不用怕,我保护你。”的热情与担当。十天,支教团队没有让孩子的成绩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从起初的好奇到后来抱着支教老师问:“老师,你明年还会回来吗?”的不舍和成长,感染着每个支教的队员,让支教队员觉得奉献产出了价值。

  这个夏天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赴邢家堡小学支教实践团队认识了一群不得了的孩子,他们温暖,他们纯真,他们热情。他们是一群不得了的孩子,短短十天却又大大成长。(通讯员 费淼)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