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0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实习生 蒋宇骏 许加鑫)受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宣城宁国市出现大到暴雨,导致洪涝灾害,全市受灾人口近10万人,部分乡镇受灾严重。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2支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自发参与当地救灾工作。
8月11日至15日,安徽财经大学“在路上”暑期实践小分队在安徽蚌埠市结束社会实践后又赶赴宁国市受灾区,参与协助当地救援队的救援工作,同时在网上创建微信群供受灾居民寻找走失亲人,累计服务灾区居民214人。8月13日,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融长”一体化发展调研采访团在微博、QQ空间等平台发布为宁国市受灾区捐款的募捐倡议,5天内借助团队“朋友圈”筹得善款2150元。
安徽财经大学“在路上”暑期实践小分队参与清淤工作。受访者供图
参与灾后清淤抢险,创建受灾居民服务群帮寻走失亲人
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以来,宁国市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部分村庄被洪水淹没。8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在路上”暑期实践小分队刚结束在安徽蚌埠市的社会实践,听闻宁国受灾后,他们决定赶赴宁国市受灾区,为灾区运输物资、清淤抢险,并创建微信群服务受灾居民。
据团队成员李宗泽介绍,实践小队到达灾区后的任务分为两部分,即帮助灾后重建和参与救援工作。
“从外边街道一直到房屋里面,到处都是淤泥,有的地方洪水还没有来得及排掉,我们走在里面水都蔓到腰间。”队员王雨佳告诉记者,他们清理灾后物资、做灾后重建主要是为这些洪水褪去后留下许多淤泥的地方做清扫工作,这个过程的工程量非常大,以至于许多队员在后来感到体力不支。
往灾区运送物资需救援队成员来回步行将近八公里路程。参与救援队的成员洪梓然回忆说,现场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但是极其有序,救援队里有的人甚至是从外地过来的。“那种众志成城帮助宁国共渡难关的气氛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了集体的自豪感。”
团队在帮助救援的过程中,还通过网络发声,呼吁社会关注宁国市灾情,并联络了一些位于宁国市区地势较高的企业和拥有资源的个人,希望企业与个人能腾出地方接纳受灾群众以及受灾物资。
“当地的灾情非常严重,尤其是河沥溪一带,新建的高中都被淹没了许多。我们考虑到有许多人在洪水中失散,因此建起了微信群,当地失散亲人的居民可以在群内共享失散人信息,便于寻找。”据队员李宗泽统计,15日参与救援结束后微信群累计加入灾区居民214人,共享走失亲人信息十余条。“我们打算将这个微信群在灾后转变为信息共享群,继续服务当地居民。”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融长”一体化发展调研采访团为灾区捐款海报。受访者供图
心系实践地点,结束实践后仍发起线上爱心募捐为宁国赈灾
7月中旬,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融长”一体化发展调研采访团在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当地政府和乡民的帮助。得知实践地点因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而遭受洪涝灾害的消息后,团队立即向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调研受访对象发送信息表示关心,并决定为灾区捐款。
8月13日,团队指导老师马星宇在网上看到实践所在地的受灾视频,他第一时间将灾区情况告诉团队成员。此时他们已结束实践活动回到家中,心系实践地的队员们希望为灾区做点什么。
当天,团队成员各自向实践过程中接触到的当地政工作人员和调研受访对象了解情况,表示关心。队长和财务组长提议为受灾地区捐款,经过与指导老师、队员商量后,他们决定拿出500元的团队经费捐献给灾区。
“考虑到团队力量有限,我们与指导老师商议定下三种捐款方式:团队经费、队伍募捐、队员筹款。”团队副队长丁立群说。
8月13日,该团队在微博、QQ空间等网络平台发布募捐倡议,同时承诺将以团队名义与当地慈善组织对接捐款事项,届时将公示名单和全部金额。 微博发出后,全部队员进行了转发与募捐号召。
“我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通过我们的‘朋友圈’筹款到25笔捐款,共2150元。”丁立群告诉记者,今年暑期实践过程中,当地政府和乡民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因此,得知当地发生灾情时,他们非常想要帮忙。团队这一举动也受到了许多同学的关注和点赞。
目前,团队发布的关于援助灾区的2条微博阅读量均过万,并得到同校2支重点团队的转发宣传。该校同在宁国市实践的新传学院赴宣城两山理论调研团队也参与接力,以团队名义捐款417元。截止至记者发稿,团队募捐仍在继续。丁立群表示,团队会通过宁国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受灾地区,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让这笔捐款用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