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大调查:小学生们最不想听的话有哪些?

发稿时间:2019-05-14 08:50:00 来源: 成都商报 中国青年网

  专家观点

  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观点

  父母改掉“不”字开头的“禁止”命令

  虽然许多答案出乎家长意料,甚至让一些家长有挫败感,但家长们也并非没有收获,许多家长都在家长日记里纷纷致谢老师,表示发放的问卷调查让自己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5月13日,儿童工作独立顾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专家智库专家杨海宇获知此事后,在为眉山市东坡小学点赞的同时,他也表示,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是童年应有之义。

  杨海宇说,儿童不是思想不成熟,能力不足的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能力,并且与自己周遭的人,包括家长、教师、社区、学校等人与机构随时发生着互动与交流关系。

  在杨海宇看来,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了解他/她的心声与思想,和儿童的交流互动,也是这样。倾听儿童的心声,从儿童的视角来看成长、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这是极有建设意义的创新举措。杨海宇认为,视儿童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人格、行为特点和权益的个体,应该是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儿童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杨海宇说,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规划出一定时间,力争每天能够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交流的话题可以不仅仅限于学习的知识部分,还应该了解孩子一天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所有涉及儿童切身利益的各项生活和社会事务中首先倾听儿童的看法和意见,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儿童合作进行回应。这样,不但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家庭和社会心理支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需要转变沟通的方式,从一味的“严格”要求与指正的态度向积极认同、发现与鼓励支持态度进行转变。

  “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自信、乐观、开朗、好奇、好学而富有韧性的人,那我们就需要把日常与儿童交流和互动中的‘不’字开头的‘禁止’命令给改掉。”杨海宇说,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家长需要以非评判的态度去聆听,以包容的态度去了解并与孩子一起探寻后面的可能,并且和孩子学会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来面对差异和可能的冲突。只有家长改变了以禁止和打压为习惯的态度,亲子关系,乃至师生关系,才能有根本上的改善。杨海宇说,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需要以平等和尊重的精神去对待孩子。

  东坡小学校长熊玉平的建议中,也有“平等”等字样。她说,在聊天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等,什么叫对等呢?举了一个例子:大家沟通的内容是孩子们喜欢听,愿意接受的。“如果没有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可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怎么知道孩子的心里面到底是怎样想的呢?”熊玉平表示,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多些鼓励少些责备,因为咱们的孩子,也是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韩伟杰 梁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制图 李开红)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