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吉:拥有好品德的人,才配做教育学生的人

发稿时间:2018-09-12 09:1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我就是一个小老师。”这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师杨毛吉常说的话。因为她,很多孩子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22年,她曾让6名非亲非故、很可能与大学无缘的孩子住到自己家里,无偿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他们送进大学;她也曾让不少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与家庭和解,走上了成才之路;她始终把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首位,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毛吉额娘”。

  荣誉纷至沓来:“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西宁市骨干教师”“西宁市教学能手”“西宁市优秀班主任”“西宁市师德楷模”……几天前,杨毛吉被教育部推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但在杨毛吉看来,她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改变一个人:“一个人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种幸福,从事一份值得付出的职业更是一种幸运。教师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还有什么职业能比成就一个人更有价值?”

  “老师的家就是我的家”

  “老师,我今晚回家吃饭。”傍晚,杨毛吉收到以前的学生王浩的微信,他曾从2006年起在杨毛吉家住了3年。

  那时,杨毛吉刚刚调入大通二中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她发现,即将入冬,班里的住校生王浩还穿着单薄的校服,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球鞋。杨毛吉了解到,王浩家在农村,母亲长期生病,家里非常贫困。王浩连回家的5元车费都支付不起,一日三餐是家里人托班车司机带来的馍馍。

  “这个孩子特别聪明,我很心疼他。”那时杨毛吉一家刚刚贷款在学校对面买了一套三居室,她决定让王浩住进自己家里,这一住就是3年。杨毛吉和同为教师的丈夫王三辈为王浩洗衣做饭,买衣买鞋。“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吃饭,他来就多双筷子的事儿。”杨毛吉说。时间长了,她也感到辛苦,但她对自己说:“再坚持坚持,这个孩子会有出息,要是我再不帮,他的人生路可能是另一种样子。”

  2009年高考,王浩以大通县文科第四名、青海省文科第七十二名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您对我而言,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现在,王浩已是大通县县政府的一名公务员,两家人像亲人一样来往。王浩常对杨毛吉说:“我来给您养老送终。”

  王浩考上大学后,欣慰之余,杨毛吉也松了口气。但没过几天,这间小屋又来了一名新住客燕燕。燕燕的父母远在新疆打工,文理分科前,她是杨毛吉班里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燕燕性格越来越内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几乎失去了读书的信心。高三时,燕燕的父母特别担心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于是他们和杨毛吉商量,能不能让女儿搬到她的家里。

  面对燕燕信任的眼神,杨毛吉答应了燕燕父母的请求。为了让燕燕多一点休息和学习的时间,杨毛吉每天早晨做好早餐,放在窗前,不断搅动,让冷风吹凉了,再准时叫醒燕燕。中午和晚上,杨毛吉都赶在燕燕到家之前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子。燕燕对杨毛吉说:“老师,您就像我亲妈”。2010年高考,燕燕考入中北大学。

  22年间,6名学生或1年、两年、3年地住在杨毛吉家,这间卧室也被她女儿命名为“学生公寓”。他们有的遭遇家庭变故,有的体弱多病,有的无家可归,却从这里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大学校门。如果没有遇到杨毛吉,他们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样子。

  “原来她这么做,我有些不理解,但是不抵触,主要是希望她能清闲一点,不要这么累。后来发现学生受益、家长受益,我觉得她这么做是对的。”丈夫王三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妻子。

  德育人者人育德

  杨毛吉在学生的周记里发现,不少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甚至和父母争吵、动手。2017年6月7日,杨毛吉担任班主任的高二(8)班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

  主持这场班会的是大通县第二届道德模范、青海海鼎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得龙,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杨毛吉请来的高二(8)班的名誉班主任。年少时,杨得龙也曾特别叛逆,在父亲去世后浪子回头,打拼出了一番事业。

  “爸爸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才感觉到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投资人没有了。”面对这些孩子,杨得龙真情流露,“孩子们,父母就像暖瓶里的水,倒一点少一点,好好珍惜。”

  杨得龙把全班学生带到一个草莓种植基地,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饭盒,告诉他们摘下的每一颗草莓都代表自己的一个忏悔之心,把草莓带回家,然后对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当晚,班级的家长群被“流泪”的表情刷屏。“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转变得这么好。”“懂事了,简直有点不认识了。”有的家长说。从那以后,班里的学生很少出现和家长闹矛盾、逆反的现象。

  杨毛吉的学生赵斌,2010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如今已回到大通二中任历史教师。在他的记忆里,每天早晨跑完早操,全班同学都能够吃到杨毛吉准备的油条、豆浆,“同学们都喊她‘杨妈妈’‘毛吉额娘’。”在大通二中校办主任、历史教师车永清看来,在所有人关注成绩时,杨毛吉关注的是孩子的为人,是孩子内心的成长。

  “哎呦我去”“Big Duang”……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名字出现在黑板边的一张比拼表上。这是杨毛吉引用明朝张居正的税收改革,融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班级里推行的“一条鞭法”考核。内容涉及学生考勤、作业收交、单词听写、住校生卫生、文明礼貌等。每周班里进行一次总结,排名第一的小组能够获得奖励,期末的三好学生评比等也以此为依据。“一条鞭法”考核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高一时老师说我们到高三会和别人不一样,当时很不理解。现在我们真实地感觉到了。”学生尚守平说。

  2016年3月,由于杨毛吉在德育方面成绩突出,大通县教育局决定成立“大通县德育教育杨毛吉工作室”。全县22名教师和杨毛吉一起,探索德育教育育人新模式。今年以来,他们尝试 “建档立卡,精准育人”,通过各学校教师的摸底,探索对“问题学生”的精准帮扶。在已经建立的200多份档案里,有这些学生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特殊嗜好、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情况。工作室的教师配合班主任,通过心理辅导、家校联合等方式,对这些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

  在杨毛吉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德育人者人育德”的书法作品,她解释道,“拥有好品德的人,才配做教育学生的人。”这是杨毛吉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她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浩、燕燕为化名)

  2018年09月11日 03 版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