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5日电(通讯员 洛桑晋美)崔广鑫,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任清华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本科毕业后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一年,现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崔广鑫
从东北到西南,心之所向,万里如邻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在开往拉萨的火车上,响起了动人而悠扬的旋律,来自黑龙江的崔广鑫,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
离家五千多公里,海拔三千六百米,广阔的天空伴随着直白的烈日,强烈的高原反应掩不住心中的热情。从东北到西南,心之所向,万里如邻。
“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去支教?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去雪域高原做一名教书匠。”大一寒假,崔广鑫回到高中母校参加宣讲活动,第一次站在母校的报告厅上,为学弟学妹们讲述大学的故事,为他们加油鼓劲、答疑解惑,从那时起,他就深刻地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大三的暑假实践,崔广鑫来到贵州省息烽县杨寨村调研,看到村里年轻人多进城务工,近八成家庭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受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限制,村子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很多家庭依靠微薄的补贴金过日子,虽然小孩子们在充满小石子的篮球场上玩得很开心,但崔广鑫心理却很不是滋味;本科期间一次支教中,崔广鑫给五年级的孩子们讲述数学发展史,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到杨辉三角,再到笛卡尔的“爱情方程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也不像平均分三四十分的样子。崔广鑫感慨到,“虽然孩子们数学基础很差,但是对知识的敬畏和好奇的本质是一样的,及时有效的引导至关重要。”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异巨大,而改变这种现象最根本方法就是教育。清华研支团有着优良的传统,崔广鑫早就听过支教团的故事,也接触过一些优秀的前辈,于是他毅然申请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到西部去,到拉萨去,成为一名雪域高原的教书匠。
清华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合影
教书,是一件光荣的事
“广鑫,教书是一件光荣的事,切勿误人子弟。”出发去西藏前,崔广鑫的爷爷打了个电话,寥寥几语,字字在心。
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崔广鑫和伙伴们做了一系列充分的前期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到清华附中听课与试讲、开展短期支教活动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藏职院”)的第一个学期,崔广鑫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这门课主要教授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以上机操作为主。信心满满,备课充分,素材充足,前两节课很顺利地结束了,但是一条短信却暴露了一些问题,“老师,您讲的很多内容我实在是跟不上,想自己练习但是没有电脑,老师我怎么办啊?学生次珍。”好好回忆了一下,崔广鑫才想起来次珍是那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常常坐在靠窗户角落的姑娘。
经过了解,崔广鑫得知学校学生来源广泛,有的学生来自高中、有的学生来自中职;有的学生来自城镇、也有近九成学生来自较为偏远贫困的农牧区,虽然同在一个班级,大家的计算机基础却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都已经能熟练使用各种office软件,但是有的学生却连鼠标双击都不知道,碍于面子,很多学生上课也不好意思问,只好在那里“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为此,他及时调整授课计划,不盲目追求课程进度,而是更加注重基础教学。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多准备一些课外知识,让他们进行拓展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就利用午休时间,从零开始,给同学单独辅导,没有电脑,他就拿出自己的电脑,并积极联系机房协调解决,次珍是最积极的、最认真的,也是成绩提高最快。令人欣慰的是,崔广鑫所带班级学生在期末的时候都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并全部通过了期末考试,次珍也取得了78分的好成绩,这是对她付出最大的肯定,也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力度的公益”一直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不懈追求。仅第十九届清华研支团西藏分队,一年来广泛联系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活动,累计争取公益资金及物资近40万元,志愿时长超过2000小时,辐射人数超过4000人次。
高原上的秋天来得更早更冷,去年11月,崔广鑫和队员们了解到工布江达县仲莎乡小学的孩子们缺少保暖衣物,他们积极找寻公益资源,为这所小学全体学生筹集到了棉帽、棉手套、秋衣秋裤等物资。募捐活动结束后,西藏分队的志愿者们还组织当地的孩子们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从支教服务学校所在的拉萨市区,乘车前往工布江达县做公益,往返需要在路上颠簸10多个小时。“由于西藏分队的志愿者普遍第二天都有课,我们只能当天来回,双十一早上五点我们就出发了,凌晨一点多才回到拉萨。返程时因为道路维修,司机错过了一个加油站,车快到拉萨的时候就没有油了,大晚上的我们只好推着车走了半个小时,把车推下了单行的公路推到了进城公路上,司机联系的救援车辆才能够拉我们的车,不然要等他们开到我们前面几十公里的出口,再掉头追我们,那估计还要折腾好几个小时。”对于那段特别的经历,崔广鑫记忆犹新,“不过还是很值得,推车的时候,我脑子里时不时就想起下午做活动时的一个小男孩,从头到尾都特别认真,我就觉得值了。”
崔广鑫带仲莎乡小学孩子们开展素拓活动
崔广鑫所服务的藏职院,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贫困农牧区,要不是来上学,很多人连拉萨都没去过,更不用提内地较为发达的城市了。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他们的就业理念,崔广鑫和他的队友们决定带学生们去北京看一看,去了解内地的城市化建设和不同的社会文化,同优秀的内地大学生交流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启创计划”游学活动也因此成行,崔广鑫带着九名藏族学生来到母校清华大学交流学习,并参观了启迪之星孵化器、搜狗公司等企业,还登长城、览故宫、看升旗、游国博,感受首都北京的文化底蕴。崔广鑫还记得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学生白玛谈起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的感受时说:“第一次站在北京天安门前,仪仗出队,国歌奏响,国旗缓缓升起,我觉得北京和西藏是那么的近,这份心情是那么的激动和热烈!”
“启创计划”寒假实践团北京合影
路漫漫而情长在,他乡已然作故乡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了,转眼崔广鑫已经回到清华开始研究生生活,经过组织选拔考核,他成了一名“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员,从崔老师变成崔导,身份的转变没有改变崔广鑫的初心,他仍然奋战在育人工作的第一线上。他的抽屉里整齐地摆着一抽屉哈达,这是西藏的学生们和同事们对他最美好的祝福。与同学们教学相长,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一点一滴的回忆和情感填充了一年的西藏时光,路漫漫而情长在,他乡已然作故乡。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二十周年交流座谈会上,崔广鑫这样讲到,“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感谢一年的支教时光,让我们做了一些微不足道又弥足珍贵的努力与尝试,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理解社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清华支教团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永远在路上!”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二十周年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