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别让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绑架

发稿时间:2018-07-16 08:3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管窥
  别让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绑架

  杭州一所中学做出了一个让“科技改变课堂”的尝试——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引来的关注和热议,大大超越了新技术本身。

  听上去这是一项人们并不陌生的人脸识别技术。简单说,就是用摄像头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大数据分析出学生的考勤和专注度等。

  分析得再细一点,高中生每天8节课320分钟,有几分钟在专注听课?不专注的时候在干什么?专注度与成绩有什么关系?统统一目了然。不仅如此,系统还设有“报警”功能。发现学生的不专注行为,系统会推送提醒,任课老师可据此进行教育管理。

 

  这个给学生头上加一双“天眼”的做法,即便在人们愈发依赖用技术来为自己作出“最聪明”决定的今天,依旧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校方表示,目前该系统得出的报告仅供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效果的参考,但仍有不少人质疑此举“干涉了学生的隐私”,也有人担心这项技术成为评价学生的又一把尺子“长此以往会导致‘表演型人格’的形成”。而该校学生则对媒体表示“不敢随便做小动作了,班里纪律确实更好了”,也有学生坦言,“被监控挺难受”。

  如果说技术进步的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那么从“不敢”和“难受”的字眼中,起码可以读出学生内心并没有感受到愉悦,甚至感受到不自在、不被信任。倘若如此,打开一双看似无所不知的“天眼”的同时,却关上了学生们的心门。

  教育,从来就更像是一门艺术。北宋教育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师生之间的爱与信任,是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课堂是师生情感互动最集中的地方,高明的老师从来不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色而与学生对立起来。

  “从游”,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眼中师生关系最自在的状态,他把学校比作水,师生比作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冷冰冰的“天眼”,似乎打破了教室里原有的生态,成为独立于师生之间的第三种存在。尽管该校负责人一再强调,只记录学生表情,不涉及个人隐私,但把几双“机器眼”放在头顶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且还会将捕捉到的不认真听课的信息向老师“报告”,难免让人有一种被窥视、被监控的不适感。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师生之间因此而变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监控者和被监控者的关系。表面上看,学生是更听话了、更认真听讲了,可一旦学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其实,在教室里安装监控探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几年前因为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监考的需要,全国大部分省份的中小学校都陆续装上了“电子眼”。一些中小学校管理者称,正因为考虑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除了监考或者公开课等特殊需要,平时并不会使用。

  即使这样,谁也无法阻挡技术给学习带来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变革,也的确使得教室变得更加宽广、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解决教育资源稀缺和不均衡,也成为教育领域对新技术的期待。

  小小的课堂,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学生就不变。而新技术的注入,恰恰能搅动静流深流,给从前的课堂来一次革命。永远不够用的好老师,可以通过慕课等互联网技术让更多学生受益;长久以来饱受诟病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得以改变,真正的“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与学,正在中国的学校里成为可能。

  技术与人的关系总是在很多场合被讨论。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说,他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相反,他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必须要为技术注入人性”。

  这种人本观念也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一再被强调,无论多先进的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中,也必须以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被“监控”限制住的不仅是违纪行为,而是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