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合肥4月23日电(记者 王龙龙)“安徽大学光电感测创新团队研发出窄线宽光纤激光器、激光微振传感系统、光纤微振传感系统等八大优势科研成果系列。”4月23日,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安徽高校行”采访团走进安徽大学,解码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校和学科名单公布。紧接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一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在一流学科名单中,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入选。然而,对于安徽大学来说,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远远不止这一个学科。借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安徽大学制定了自己的计划,准备在“双一流”建设中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全国20余家媒体走进安徽大学。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科学布局“双一流”发展之路
据安徽大学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大学明确“双一流”建设目标,科学规划“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全面提升,确立国内同类高校领先地位;到2030年,建校100年前后,基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到2050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在大的目标和规划下,安徽大学重点建设“3+1”研究平台,推进落实“双一流”建设。据介绍,安徽大学围绕建设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学校成立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并且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申报并获批了“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了研究平台;围绕建设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成立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为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积极培育新的世界一流学科增长点,学校建设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为提升一流学科建设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可以说,一流学科的布局由“一”到“多”,逐步走上全面布局学科发展之路。
用“双一流”助力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在这条路上,安徽大学笔耕不辍。据介绍,安徽大学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牵引性、关键性作用,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发展、社会服务、人事管理、开放办学、办学资源统筹共享、内部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八个方面改革任务和一流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青年教师培养、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新型智库建设、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安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十二个专项计划。
这十二个专项计划,也便让安徽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在推进人才培养上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
安徽大学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用“双一流”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也是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使命。安徽大学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团,安徽大学通过“双一流”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培育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加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组织服务力度,打造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孵化创新链,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并实现成果转化。
据介绍,安徽大学光电感测创新团队充分利用省“全创改”试点单位机遇和“放管服”政策红利,联合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合肥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以6项光电感测科技成果评估值5022万元入股,获公司55.8%的股份,学校将其中80%的股份奖励给光电感测创新团队,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性。
人才引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
不仅如此,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引才”工作更是频出“妙招”,为吸纳人才,不遗余力。根据安徽大学公布的《安徽大学各层类人员进校待遇参考标准》,入选者基本工资为100到150万元/年,住房补贴270万元,科研条件建设费方面,理工科500到2000万元,人文社科100到2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都有明确的待遇参考标准。可以说,安徽大学给出的条件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
同样,对于青年人才,安徽大学也格外重视。对于刚毕业的博士、博士后等青年才俊,安徽大学也都给出了具体的待遇标准,这无疑是吸纳人才的一个有力砝码,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搭建智库:让“双一流”建设路更宽、面更广
为推进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学校还搭建智库,涉及到应用文科、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扎实开展应用型研究,让人文社会科学也在“双一流”建设的路上乘上快车,走出新步伐。据安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智库建设聚焦创新战略,创办安大智库,提升安大社会影响力,在这些方面学校不遗余力地推进,让这所综合性大学在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中快速前行。“去年送交了29篇报告,其中12篇获得中央领导或者省委省政府领导的20次批示,被安徽省各级政府采纳,纳入建设规划当中。”这一结果的出现,正是“双一流”体系建设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具体作用。
同时,安徽大学智库体系建设不只是教师参与,学生也会广泛参与,以提升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能力。如此,“双一流”的相关学科建设就不止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学生也参与并从中受益。“双一流”建设便推动了安徽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争一流、重服务、创特色”,安徽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正按照国家的要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