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家长”
体谅家长,并不意味允许家长在教育中缺位。恰恰相反,裕兴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就是“家校合育”,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该校被评为“合肥市家教名校”,仅仅30多人的师资队伍中,有10位老师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
直到今天,郑晓敏老师还记得自己开家长会时,那个让她感动的场景:孩子是爷爷带的,因为老人的手机没有拍照功能,老师讲教育方法的时候,他就对着PPT一笔一画地在小本子上记下来。“那一刻,我意识到家长对学习教育方法的渴盼,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家长”。
为此,该校创建了家长学校,并且制定了《家长学校学员考勤制度》《家长学员考核、奖励、经验交流制度》等各项制度,将该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发展规划和班主任评估之中。
除了定期的家长会,该校还定期请来教育专家为全体家长进行家教集中培训,并发放《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导》等书籍供家长自学。
考虑到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会有一段心理过渡期,每年5月,学校都会派出老师前往学区内的幼儿园,对家长开展幼小衔接的专题培训,并带着孩子进入一年级班级,与学生共同上课,体验小学生活。
在裕兴学校,家长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站在领奖台上。学校根据家长的学习情况及其育子方法,定期评选、表彰一部分教子有方的家长,并让代表上台发言,从而起到示范效应。
“我们应当相信家长的学习能力,尽管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对知识同样充满了渴望。”让郑晓敏感动的是,毋需老师做动员,每一次组织培训,家长都到得特别齐。
“学校才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013年,因为城市道路改造,裕兴学校原来校址被拆,师生不得不暂时借居在兄弟学校,因此老师没有宽裕的办公场地,学校没有像样的功能室,开会时都要临时找教室。但是这样的条件并未给素质教育的开展带来多大影响,反倒是激发了老师的干劲儿,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
因为没有操场,老师就带着孩子早早地来到其他学校,借操场进行训练。最终,该校的一名男生获得了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60米的冠军。
在安徽省黄梅剧院专业演员指导下,一群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排演的“小黄车”获全国首届戏曲嘉年华“最佳创新奖”,作为安徽唯一一个节目进京参演。
“不能完全指望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来承担素质教育的任务,学校才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据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杨秀云介绍,该校鼓号队成立仅半年,就在区里的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更能吃苦,暑假里师生冒着高温坚持训练,家长则确保一天4次接送”。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开展素质教育无疑让他们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她向记者表示,“今天在这个校园里,你能区别开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吗?所有的孩子脸上写着一样的阳光与自信。”
据了解,裕兴学校明年将搬迁至一座48个班级,近50亩规模的新校园,地点位于幸福路。“那时候,这里的孩子肯定会变得更加幸福!”在场的老师不约而同地这样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不仅是裕兴学校这样的农民工小学,所有的学校都应当厘定清楚家长与老师各自承担的责任。“作业的事情本来就属于老师教学的一部分,不应该由家长承担,现在浙江和宁夏都已叫停家长检查作业”。
他表示,当前存在着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界限不清晰的问题,以致有些老师没有尽到教学责任,而家长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比如家长要去听老师的课,干预了教学。“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心理健康以及权益保护,要尊重老师的教学自主权,当然老师也应当主动履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