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和学校吉祥物“丁香娃娃”在校门口迎接你们时,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们成为了一个共同体,从今天起,你们人生最灿烂、最明亮的一段岁月,开始了!
此刻,我想送出三句话。
第一句,我想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你一生必修的精神功课!
前几天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清华校长邱勇老师说,清华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更是年轻人磨炼自己、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的好地方。清华附小呢?就在清华的怀抱里,和清华学子们一样读书和做人,磨炼学问和品格啊。
为什么而读书?答案一定很多,当年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感动了一代代少年。温故这个有些遥远的故事,呼应它那铮铮的回响,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还要继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既然如此,读什么书呢?要读有字之书,中华五千年的文学经典,这是建立你人生信念与气质的重要资源。每天清晨要“日有所诵”,每日要读好课文教材。一年级新同学手捧最新的语文课本,带着虔敬朗读《升国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还要读无字之书,亲近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产,比如爱国主义,比如民族精神。今天,跟我们一起开学的90多岁的翟维俊爷爷,作为国家英雄他应邀参加了2015年的天安门阅兵仪式,接受岁月的答谢和祖国的敬礼。还有参加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的朱志勇叔叔也来了,他说,我们的祖国很强大,我们的军队很强大,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军队!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先辈奋斗与后人的呐喊仍在回响,旗帜仍在历史恢宏的背影里与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飘扬,而今的你,被过去的历史所感召,因今天的民族强大而自豪,就会志存高远,就会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当做必修的精神功课,在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第二句,我想对家长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共生,开启家庭教育的“2.0时代”!
一个孩童,一旦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就意味着他有了学生的正式身份,走进了社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孩子。原来相对封闭的家庭教育要牵手学校,在家校的信任、磨合和家长自我提升中完成家庭教育的升级,开启以携手共育为主色调的“2.0时代”。我们共同关注孩子世界的三个元素:教育、教养及学习。
关于教育——希望家长能遵循国家价值观,尊重教育规律,认同学校理念。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一所不懈追求教育梦想、努力践行教育改革的学校。清华附小“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会通过成志教育,以“1+X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一起为孩子们聪慧与高尚的人生打好底色,并实现未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于教养——有人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以孩子为镜子,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我们微笑,孩子微笑,我们愤怒,孩子愤怒。当你以充满喜悦的心面对他人、面对家庭和孩子,孩子将回报你灿烂的微笑。反之,一个自私、自我、骄横甚至有些跋扈的家长,对孩子面对他人、面对社会无疑是错误的示范和绊脚石。你需要承当教练和楷模,花大力气悉心指导孩子的日常伦理,尊敬师长、知书达理,培养孩子美好的性情和心灵。
关于学习——不要把儿童的知识成绩当唯一,更不要把学习当作特长来专一。不要因为你自己当年的遗憾或经验,一厢情愿或自以为是地逼迫孩子为你的面子添金,为你的梦想圆满。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他属于他自己,也属于他要拥抱的社会。你当下的理念及日常言行,很大程度决定着给未来社会送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跨度,对很多家长而言,这是一次艰难的蜕变,也是孩子给你的最伟大的机遇。我们要着眼孩子的一生,把做人当作第一要义,把做人的成绩当作最大成绩。
第三句,我想对老师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育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小学老师,日出而行,日落而归。你们的每一秒钟,都将深情地注视着孩子,你们的每一秒钟,都将被孩子们仰望的目光所注视。你们是孩子心目中最高大、最完美的成年人。你们将无处不在,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你们是站在一个生命从花朵到果实的路上的陪伴者,你们以孩子们人生引路人的姿态,不知疲倦地站在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驿站上,给他们奔跑的方向。
我知道,这样做很累,很累。而你们的荣誉是,孩子们虔诚的仰望和无与伦比的信赖。我知道,和你们全天候的劳累相比,和你们的寂寞与清贫相比,和这个时代五光十色的名利相比,这份务虚的赞美有点让人心酸,但我还是要说,请珍视这份荣誉。鲁迅先生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某种意义上,你们就是在塑造这个国家的未来,塑造国家的气质和内涵。请珍视这样的荣誉,珍视这样的托付,相信你们定不辜负。因为我们深知,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修炼。我们深知自己并不完美,但我们懂得去自觉地努力再努力,修炼再修炼。
(本文摘编自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2017—2018学年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