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郝孟佳)近日,首届“全球教育五十人论坛”在北京举行。聚焦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以及教育全球化等话题,来自教育界的大咖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探索教育改革 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国的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以后,民众对于教育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问题是教育还没有办法满足民众的需求。"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强表示,"因为中国高考的特殊体制,所以全民高考指挥棒,分比什么重要,学区比什么重要。我们可能需要对教育重新反思了,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培养人。"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涛认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教育怎么样回归本质,回归本位和初心。“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个别高校存在两个方面的倾向,一是赶路式的教育,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二是赶集式的教育,片面的追求市场导向。”
黄涛说,现在学科在学校内部比较碎片化,院系之间仍然存在隔阂,在政产学研方面还有一些脱节的现象,已有的合作都是表现在浅层次的合作或者短期行为的合作。应该考虑在这些方面怎么整合,给予学生更多的研究、实践和海外实习学习的经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迫使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中国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耀辉指出,目前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不仅实现了教育的便利化,也迫使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形势和资源限制,并且从教育理念和教育主体观念上进行了重构,涌现了一批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新发展。
网络也其弊端性,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李强说,游戏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有一些游戏是可以培养民族性的,如美国的贝垒球、日本的棒球。“我认为教育应该反思,必须从孩子抓起,我们也要设计出能够培养民族性等美好品格的游戏。”
谈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教育"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教授表示,"尽管新技术对我们有很大的挑战,但如果利用好,也许它会转变成一种优势,新的技术可能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转型的机会,加强课堂的互动性,翻转课堂,让我们形成启发式教育,引导式教学的环境。
教育全球化趋势明显 孩子早出国未必是好事
李强认为,全球化也意味着中国打开国门了,中国不像过去那样封闭了。但家长们还是选择了海外教育,所以出国的人越来越年轻,现在小学都送出去了。然而,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先受本位化的教育,然后再扩展它们化,这是正常的路径。其实就是说不能产生文化冲突和文化困惑,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来辨别,早送出去不一定是好事情。
在谈到全球教育趋势时,王辉耀说,全球范围内教育支出持续增加,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各个国家都重视教育的支出,对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先的趋势。教育的全球化更加明显,尤其是留学教育的迅猛增长,全球留学生的增长数目超过我们高等教育招生的增长速度,而且跨国留学增长成为新的趋势。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司主任高书国认为,中国的宏观教育发展趋势经历三个阶段:跟跑阶段、并行阶段、领跑阶段。未来,中国将和美国、英国、德国,甚至包括日本、印度,在北纬30度到45度之间,出现一个世界教育中心城市带,在2030年间,中国成为世界教育中心之一。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形成教育强国奠定基础;2030年基本形成教育强国,同时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2050年前,中国跨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而且在教育发展的思想、教育发展模式道路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为此,中国需要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开放的教育体系;承担一个教育强国的国际责任,包括教育思想上要引领;成为世界教育中心改革和发展的引领者;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推进双向的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推进和全面参与国际教育的质量评估;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影响力。
据悉,本次首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由中国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西安外事学院共同发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清华大学、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小平故里等支持协办,旨在邀请中国教育改革的资深学者共同来探讨、探索全球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