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谁来打破城乡音乐教育的鸿沟

发稿时间:2017-08-21 08:4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国教师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初达到高峰,而这几年进入了退休高峰,补充的力量又不够。我们这个小镇每年退休教师有十几个,全县每年退休教师几百人。本地培养不出师范生,薪资待遇、环境等又比较差,外面的老师也不愿过来。”黄扶生分析道。

  “农村的老师什么都要教,但什么都要教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教不好。”黄扶生认为,农村老师兼教副科大部分是赶鸭子上架,“培训了几天就去教英语、音乐、体育这些,其实自己的水平可能还是不怎么样。”他自己就是因为当年英语成绩不理想,选择了读师范而没有继续考大学,没想到因为学校师资不足,当了老师后“还是得偶尔教教英语”。

  对于音乐教育师资不足、孩子们无法按时按量上音乐课的情况,黄扶生也表示无奈:“没办法了,音乐课让能力不足的老师勉强上,效果也不好。”

  而比起语数外这些主科的老师,黄扶生更愿意向上申请一些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老师,因为“小学的语数外比较简单,副科老师一定能教主科,主科老师却不一定能教音乐、体育这些副科”。

  对此,“副科出身教主科”的乡村老师杨松奇却觉得有些委屈。他毕业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是不折不扣的音乐专业出身,目前就职于横县平朗乡池鹏村委小学,每周上8节语文课、3节英语课、3节体育课,却只能上两节音乐课——学校师资的不足,让音乐专业出身的他无法做专职老师。

  据杨松奇了解,他自己,再算上周边其他学校另一位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平朗乡目前只有两位专业出身的音乐老师。而下学期,那位老师即将被调往池鹏村委小学的主科教学点,一学期内不能上音乐课——平朗乡共4个小学,专业的音乐老师就只有杨松奇一人了。“不仅是调动,音乐老师因薪资待遇太差而辞职的情况也很常见,老师流动性大,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很多农村家长觉得孩子学音乐是不务正业

  徐畅发现,比起城市的孩子,乡下的孩子更质朴、学习的专注度更高,“很有天赋,声音天然未经修饰,纯真动人。但一些音乐上的知识和素养还是有点跟不上城市孩子”。

  夏令营还安排了“城乡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在去城市的小朋友家里体验时,除了房子里漂亮的装潢、摆满书的书架,蓝珊婧最羡慕的,还是城市小朋友可以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那天是她第一次有机会弹奏钢琴,并在那个小男孩的指导下学会了弹一段《告白气球》。“我以后的梦想是当一个歌手。我很想参加音乐活动,但妈妈叫我不要想当歌手,要好好学习。”蓝珊婧说。

  “很多村里的孩子在听音乐、看唱歌时,父母就会认为他们是在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阻止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继续前进。而他们之中,可能就有好的苗子,有音乐天才。”2017“希望的声音”公益音乐比赛的导师之一、独立音乐人梁碧峰说。

  开营仪式上,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长志给孩子们颁发了纪念礼物——每人一只口琴。仪式结束后,不知是哪个孩子已经学会了吹奏《小星星》,拙朴动听的口琴声传到窗外。

  “这不是希望的声音,又是什么呢?”黄长志感慨。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