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4日,全国近120所知名中学的400多名学生齐聚一堂,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与演讲联赛总决赛”。最终,来自上海美国学校的学生夺得了高中组的冠军。
该辩论赛为全英文辩论赛,参赛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国内一流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据参赛者Matt Song介绍,本届辩论的主题为“总体而言,向亚撒哈拉非洲国家提供国际援助是利大于弊”,“今年的题目比较难,要研究很多在非洲发生的东西,很多内容我们平时都学不到,需要专门花很多时间读大量文章做准备。”
对此,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National Speech and Debate Association,简称NSDA)中国办公室总裁、狄邦教育副总裁朱非一告诉澎湃新闻,最初引进辩论赛时,就是考虑到学生们除了课内知识,还需要一些更复杂、更底层、更强的学术素养,“辩论可以给学生们提供这些东西,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辩论赛决赛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上海美国学校学生获高中组冠军
8月14日,当裁判员手中掷出的硬币落地的一刹那,第五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与演讲联赛总决赛正式打响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近120所知名中学的400多名学生将围绕“总体而言,向亚撒哈拉非洲国家提供国际援助是利大于弊”的辩题,展开为期3天的辩论。
在经历了10场连续对决后,来自上海美国学校的Matt Song和Brian Li从100多支高中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闯入最终决赛。他们面临的对手是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郭然和刘昊明,“南京队很厉害,曾经打赢过我们的朋友,决赛这一场又有这么多的观众,我们其实压力很大。”
“今年的题目比较难,要研究很多在非洲发生的东西,很多内容我们平时都学不到,需要专门花很多时间读大量文章做准备。”Matt Song告诉澎湃新闻,他和Brian Li最初是经朋友介绍才接触英文辩论,今年已是第二次参加这项比赛。
辩论赛现场。
经过激烈的“对战”,最终,Matt Song和Brian Li一举拿下了本届比赛辩论高中组的冠军。谈及获得冠军有什么经验,Matt Song谦虚地表示,“可能我们之前搜集资料的过程比对手更深入一些。”
而本届亚军队伍队员郭然是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比赛的熟面孔,从初一升初二那年开始,郭然就开始在这项比赛中崭露头角,亚军是他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形容最后的决赛时郭然谈到:“我们真的是什么都输了,比赛过程中一般我们给一个点,他们马上就会甩出来三四个点,然后一直延伸下去,从头贯彻到尾。”
据了解,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与演讲联赛由NSDA中国办公室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以及狄邦教育管理集团于2012年合作共同引入中国,学术辩论赛以二对二的形式进行,两队根据NSDA的规则抛硬币决定正反方与发言顺序,每学年举行两轮区域联赛,优胜队伍有机会参加该赛季全国总决赛并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NSDA全美总决赛。
决赛中正在辩论的学生。
前四届高中组冠军备受国外名校青睐
“我辩论能带给我们很多锻炼,比如联系搜索资料的能力,这个以后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上,对我们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全英文辩论对我们的英语也有很高的要求,一遍准备自己的观点,一边苦练英语。”曾两次蝉联辩论高中组冠军的李耀实认为,辩论带给他很大的成长。
此外,据NSDA中国办公室负责人赵承勇介绍,参加辩论赛的学生也很受国外高校的青睐,“2017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大陆一共录取了10名学生,其中有4名都是曾经参加过我们辩论赛的。”
“在国外辩论时日常必需的,无论是上课还是竞选总统,都是要经过辩论的,所以对于有过辩论经验的学生,不仅国内高校很喜欢,国外高校也是很感兴趣的。”赵承勇说,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比赛本身是从美国机构引进的,很受美国大学的认可。
对此,如今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李耀实深有感触:“我在申请牛津大学的时候,很多面试问题都是我之前打辩论时准备过的,因为我们常常一个辩题辩两个月,基本上所有涉及的角度都会记忆深刻,面对面试官的问题基本没问题。”
赵承勇表示,尽管会有少数学生带着升学的目的来参加比赛,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因为喜爱辩论而聚在一起,参加比赛,“参赛学生都是自行组队,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很多都是辩论圈里的网友,比赛前他们才第一次见面。”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刘昊明告诉澎湃新闻:“我参加辩论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辩论。打辩论,尤其是学术辩论,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学术辩论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活动,带着纯粹功利目的的话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正在辩论的同学。
主办方:希望更多学校可以参与其中
据NSDA中国办公室总裁、狄邦教育副总裁朱非一介绍,主打英语辩论的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举办5年以来,参赛人数规模已经从每年1000人次发展到每年15000人次,从最初的一二十个学校到如今的几百所中学。
“我们现在在全中国有11个赛区,但学生其实已经覆盖到中国各个省份,从成长性上看确实成长得很快。” 朱非一告诉澎湃新闻:“我们引进学术辩论联赛,最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升入国外的顶尖大学。我们更看重的是,中国的学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高中、大学的学业,以及未来的工作之需。”
在朱非一看来,辩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公开演讲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要先对辩题进行分析、整理、信息搜集,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比赛时和其他队伍进行言语对抗,这是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学术能力,而这样的学术能力在初高中阶段就开始掌握,对于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能帮助他培养每一门学科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所看重的。”
朱非一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主办方没有把辩论当做纯粹的比赛,而是一个有着长远意义的教育项目。“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课外活动在过往的传统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缺席’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校都意识到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所有我们接触的中国学校和校长们,都高度认可辩论项目的价值,并非常鼓励学生的参与。”
朱非一说,这次总决赛也得到了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目前杨浦区有两所学校就开设了我们的辩论课程,这次总决赛的举办地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谈到辩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朱非一说:“未来狄邦教育和NSDA会继续在中国推广辩论教育,举办辩论比赛。例如,增加城市级别的比赛或中文的辩论和原创演讲,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尤其是走高考路线的中国学生能广泛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