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麻雀学校”何去何从?农村教育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稿时间:2017-08-09 09:16:0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青年网

  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论道”栏目刊发了中央党校郭强教授撰写的文章《从“麻雀学校”看农村教育城镇化》。日前,山西一位中学教师专门为本报撰文,分享了他对“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思考。 

  首先必须承认,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用教育的现代化拉动国家的现代化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趋势上来看,撤并农村“麻雀学校”、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不二选择。正如郭强教授在文中提到的那样,要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让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进城读书,要在县域城镇建设更多的学校,满足更多想进城读书的农村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要让能走的走出去,让农村通向城市、县域城镇的道路更宽畅。

  但笔者认为,在适当加强城镇学校建设,以满足更多农村孩子进城求学的同时,农村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照样不能放松。

  整合方案要“用数字说话”

  “麻雀学校”确实大量存在,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乡村小学。撤并“麻雀学校”的阻力,首先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家长。毕竟,不是所有农村人口都能一夜之间全部实现城镇化,农民进入城镇(包括县域)的成本是高昂的,离开养家糊口的土地、缺乏维持生计的固定收入、支付高额的买房或租房费用等,这些都是农民进城路上实实在在的拦路虎。

  这一部分短时间内无法跟上城镇化步伐的贫困农民的子女,同样需要接受教育。甚至可以说,他们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走向城镇的首要途径。如果忽视这一部分农民子女的上学需求,那可真就是在制造“贫困代际传递”的悲剧。也正因为绝大多数“麻雀学校”是乡村小学,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低龄儿童,撤并“麻雀学校”的决策才更需要慎之又慎。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过早地割断儿童与父母的亲情纽带,对儿童的心智发育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

  因此,即使撤并乡村小学之后让所有农村儿童都能进城读书,如果家长不具备陪读条件,不能守护在儿童身边,教育效果同样令人担忧。这其实是等同于“留守儿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苦痛。这也就决定了,即使在县域城镇多建几所学校,也无法真正替代建在家门口的乡村小学的教育功能。

  所以说,由于农村中还有大量相对贫困家庭的存在,由于儿童这一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麻雀学校”的存在还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更何况,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农村生二孩甚至多孩很可能会更加普遍化,这一方面会增加农村学校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孩子多的家庭因为负担重,进城变得更加困难,更需要在家门口接受义务教育。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