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隐私拒绝“裸奔”(云中漫笔)

发稿时间:2017-08-09 08:49:2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一天收到十几个保险推销电话;邮箱里经常出现钓鱼邮件;社交账号被盗……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恐慌心理:我的隐私是不是在“裸奔”?

  大数据时代,人们在移动设备上、搜索引擎中、常用网站上留下了自己零零碎碎的痕迹,在许多消费场合留下了形形色色的记录。借助于不断发展的数据计算分析,那些有意于利用这些数据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这些零碎的数据信息拼凑出一个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人。

  如今,数据被奉为一切服务的起点与终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我们的隐私,也成为了很多不法之徒眼中的一块“大肥肉”。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屡屡见诸报道。隐私“裸奔”成为社会之痛。然而,网友们上网总是要注册账号的,快递单子上总是得写明白电话跟收件人的,网上投简历个人信息总是越详尽越好。公民个人最多可以做到少注册几个账号、涂黑快递单子再扔掉包装、将简历信息尽量设为加密。

  显然,这远远不够。随着共享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想要让自己的信息“隐身”根本不可能做到。技术的膨胀式发展使我们自身设置的壁垒显得不堪一击。有人说:互联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大数据已经印证了这句话。

  科技的进步需要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相对完善。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打击倒卖公民隐私数据的办法》;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对于大数据的整肃让人们稍微安心了一些,数据和隐私泄露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技术和法律是重中之重。在技术上,一是要防止不法之徒入侵个人系统,收集和使用私人信息;二是要规范信息管理人员的权限,严格限制管理者的权限。在法律上,要规范信息的使用,既要为依法合理地搜集处理大数据信息提供保障,也要确保信息处理过程中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不被用于服务和统计以外的目的。大数据时代,不能让个人隐私“裸奔”。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