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是如何挣来的?
队员吴卉在一家理发店做递推工作,发传单帮忙招揽顾客。一天下来,平均50个人里面只有2个人左右愿意伸手接下传单,并停下来听他介绍。当时她的心态有些崩溃。由于天气炎热,她只得找台阶坐着歇息。有个老奶奶牵着孙女走过来,小女孩问她在干什么?吴卉说:“从老奶奶的目光里我感受到慈祥的爱。老奶奶从小女孩的书包里拿出水果糖发给我,那颗水果糖真的好甜好甜。”就是这么一颗小小的糖,让吴卉鼓足勇气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
队员们也尝试过卖水果,买进的西瓜没能及时卖掉,为了不让西瓜烂掉,队员们只能一起吃掉。队员们还尝试在教育机构做话务员,在演唱会旁边卖小物品、试口红、洗车等一系列的零散工……有的队员这些天甚至换了五六份工作。
“就业体检”开启后,队员王梦圆前两天没有赚到一分钱,这让她非常失望。第3天,她尝试去找一份英语家教工作,被拒绝了。当她沿着桂林路的餐馆一家家询问是否要兼职时,均被拒绝了。第4天,王梦圆又跑去英语培训机构问家长是否需要上门家教,大约问了六七十名家长,即使是在了解王梦圆情况之后,也没有家长愿意聘请她。
面对一次次的拒绝,王梦圆没有放弃。她又找了一家培训机构寻找机会,这次,她被告知老师已经招满了,只能当志愿者。她和对方协商包三餐和每天支付15元让她交房租的条件,但对方说要考虑一下。临走前,工作人员照顾她,给她的水杯倒满了水,又给了她水果,这些举动,让王梦圆感动了很久。
公益卖报只为锻炼胆量
为了锻炼胆量,队员们每天早上会去不同的地点卖报纸,有时在桂林公园附近,最远到过嘉定西站,早上7点出发,一直卖到上班时间。他们从邮局以0.85元买进新闻晨报,然后1元卖掉,并不为挣钱,只为锻炼,平均每天卖出750份新闻晨报。
“一开始,大家都会来买。但是时间久了,支持大学生卖报的人就少了。但也遇到过暖心的事情,有个老奶奶听说我们是公益卖报,即使家里订阅了报纸,但还是买了一份。还有一个老爷爷,他不认识字,却还是买了报纸。这让我们很感动。”王泽斌和张力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