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尹志烨
今年毕业季,多个二线城市的“抢人政策”陆续发布: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成都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概括来说,这些城市开出的优惠条件包括宽松的落户政策、就业创业激励、优惠的住房政策和现金补助等。这些二线城市的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人认为一般。59.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排除制度性干扰,创造更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受访者中,就读高校在一线城市的占34.7%,二线城市的占53.5%,三四线城市的占11.5%。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占22.5%,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占39.7%,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的占24.3%,县级市的占9.4%,乡镇或农村的占4.0%。
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陈箫(化名)毕业后回到重庆老家,在某教育机构的新媒体岗位工作,“我在北京的这几年很没有归属感,对于气候、生活习惯等,都不太适应,还是觉得家里比较舒服。而且我知道在北京想站稳脚跟是很难的事情,周围一些人会先在北京工作几年积攒经验后再回老家,觉得更好找工作。但我认为既然以后要在重庆,一开始就要回去”。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张玉琢马上要升大四了,正在积极备考中科院的研究生。“我还挺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离我老家山东潍坊也很近”。
但张玉琢不打算以后在北京工作。“我目前想从事的工作是大学老师,希望博士毕业后能去山东大学或其他山东的高校工作。一来离家近,二来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这既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父母的想法”。张玉琢是独生女,父母不希望她离家太远,“我想去北京读研还是跟家人沟通了很久,他们才同意”。
老家在河南驻马店的高俊豪现在在北京某创业公司工作,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这是我喜欢的行业,每个月除了五险一金,到手5500元,可能还有绩效工资。我租住的地方靠近北五环,房租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1400到1500元之间,还能接受”。
高俊豪说,公司人员包括老板在内,所有人都很拼,每天到了下班时间也没人走,“有时我晚上11点离开时公司还有人”。高俊豪觉得,这种工作状态虽然看起来挺辛苦,但很享受,“因为周围的人都很有经验很有才华,而且都在一起拼。我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东西,学到新的知识,这份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
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受访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其他依次为:生活成本(42.1%)、落户政策(28.8%)、公共服务(28.3%)、生态环境(23.6%)、与家乡的距离(16.6%)和针对性的激励补助(13.0%)等。
陈箫说:“我大学考到北京之后,我爸一直希望我留在北京工作,他觉得大城市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都要好一些。但是经过我的不断‘洗脑’,他也意识到我在北京生活会很辛苦,支持我回重庆。”
“我有个同学签了一家大媒体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但是工作气氛不够活跃,工作内容机械重复,学不到新的东西。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能拿到手的是5000多元,北京租房成本高,交通、吃饭等样样花费都不低,每到月末都所剩无几。还有一个重庆老乡在北京租房时被中介骗了,白交了几个月的房租,她觉得自己待不下去了,让我在重庆帮她留意工作机会。”陈箫说,虽然北京不是完全留不下来,但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如果我在北京工作的话,很有可能所有时间就都被工作占领了”。
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大学生认为一般,仅4.8%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吸引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室教授简新华说,一个城市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要依靠人才支撑,加上现在地区竞争激烈,地方和城市为了本地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必然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这些政策应该都会有一定效果,一线城市现在生活成本太高、竞争特别激烈,所以二线城市应该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调查显示,在众多“抢人政策”中,大学生最心动的举措是就业创业激励(65.9%)、优惠的住房政策(64.0%)和宽松的落户政策(51.0%)。36.9%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现金补助。
高俊豪觉得一些政策很吸引人,尤其是宽松的落户政策。“但也只是心动而已。在北京看到的、学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就像在进修。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工作几年,攒点经验,学点东西,再考虑回郑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