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给寄宿制学校一点偏爱

发稿时间:2017-06-13 11:05:2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网

  父母的疼爱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劳动力迁移这样一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父母外出务工似乎是许多农村家庭在社会经济大潮中不可抗拒的选择,部分家庭选择儿童随父母流动,但是更多家庭让孩子留在原籍成为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有近3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3.37%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约205.7万人)。”原来的由家庭承担的监护和教育功能出现了真空。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和意外伤害等事件,凸显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所面临的危机,可以说这种成长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家庭承担的监护和教育责任的缺位,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在面对留守儿童难题时的无力。

  笔者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调研时,经常会听到学校老师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抱怨,诸如:“学校是无限责任公司”“不该学校承担的责任现在全部压在学校身上”“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工作繁重”等。

  透过这些抱怨可以看出,学校在面对劳动力迁移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难题时,还没有认识到原先由家庭承担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已经转移到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干预,虽然在很多研究中建议从政府、家庭、社区、学校等不同层面展开工作,但是事实上政府、家庭、社区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做法。只有学校教育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原先由家庭所承担的监护和教育责任,才可能制度性地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建立起一批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这些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临时监护和生活保障,可以说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过渡性政策思路。

  但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多地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生活教师缺乏、课余生活单调等方面的问题,软实力发展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从外围建立良性的保障、评估、监测机制以促进寄宿制学校更好发展。在此基础上,寄宿制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新功能,从内部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工作。

  建立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在寄宿制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权责。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学校要积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进行情感沟通。

  在寄宿制学校设立专业生活教师编制,让专人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积极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教师做好父母替代者、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工作。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比如体育、音乐、艺术各类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儿童在寄宿制学校感受到快乐而不是孤独。

  (作者:白亮 王鉴,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