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实现家有高考生向国拥栋梁才的飞跃

发稿时间:2017-06-08 10:28:0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高考,一个万众瞩目的传奇,一种牵动人心的情怀。

  每到这个时候,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会出奇地一致,以高考为重心,其他先暂时“避让三分”。就连“韩国宣布暂停‘萨德’部署”这样影响世界格局的重磅级猛料,都很难占得国内公众号的一席之地。而每年必有一场的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行,自然而然地被推到居前位置: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宛若修行达成,终临出关并赶赴淬炼人生的第一个战场,这个多少年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不再是送行那么简单,而更像是对“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击掌高歌。诸多眼神所汇集的,也绝不是围观者纯粹的看热闹的情绪使然,更多的,则是对高考本身的一种尊敬——考生们的成人礼已经到来,而象征着他们人生的传奇,或许就此打开,实现家有高考生向国拥栋梁才的飞跃。

  “不管情感多么迟钝的人,高考总是关乎着‘情怀’。”——这是一位网友对于高考的感怀。诚如斯言,高考的这种情怀总能踏在现实的语境,且看,社会资源对于高考实实在在的让渡和倾斜:交警们全员上岗维护秩序,私家车主们自发组织爱心车队,武装押运的高考试卷已然享受着国宝级待遇,不管是公共还是私人场合的些许分贝都会被严令禁止 ……高考不直接执行体制内的重大决策,却天然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或者说不需要组织动员,就全民关注举国参与。毕竟,它直接关乎着我们这个国家未来建设者今天将以何种状态来作答。涓涓细流,即将通过高考的“水道”,汇入更广阔流域,明天或许未知,但这种人生奔腾,让人肃然起敬。

  对高考无法割舍的情怀,还见于“我在场外,与你同在!”的全民参与之中。无论是考生忘带准考证还是赴考途中遇堵,都牵动着社会大众的神经;无论是场外家长身穿旗袍助阵还是默念手抄佛经祈愿,都凝结着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爱。而高考第一天的语文作文题目必定会成为讨论热点。它用偏向于成人的方式,来试探着尚且稚嫩的学子对于社会是否有跳出课本之外的思考。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关键词,依然对接着社会转型的一丝一缕,而非超然物外。很多网友则干脆写上一篇,并在朋友圈一晒高论,与周围共享。这种情怀,可以说是“同场竞技”,但更多则是对于社会发展之“我见”。高考,给了他们一个这样“英雄所见略同”的平台。

  高考 40年为国选才,它和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等伟大转折同一步履,成为中华民族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关键一环。在国人眼中,它自带家国情怀的属性,对基础性公平价值的体现,利于阶层上下的流动,这些特质,是推动社会向上的力量,它值得所有人的尊敬。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就用一代人的呐喊来见证高考的不平凡——“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现在,考生们不再是孙少平或田晓霞,但年轻的他们,会因为经历过高考而更加珍重生活,会因为刻苦求学而升华境界,更会因为这份最初的梦想,给整个人生注入强大的内在力量。

  昨日, 50岁的梁实参加他人生中的第 21次高考。作为一个资深的社会人,梁实心中却总有“没通过高考上大学,始终不甘心”的情结。青春虽不可轮回,但淬炼总有机会。高考不能见证奇迹,却总能让无数人对其“心向往之”。这或许就是前进中国的不竭动力之一。(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