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二堡小学的学生在古银杏树下温习功课。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在退出村庄公共生活两年之后,塘山村村小忽然又成了3000多名村民的头等大事。
那贴着白色瓷砖的三层教学楼还是那么“漂亮又气派”,楼上“兴仁县民航希望小学”的金色大字还在,但是这栋校舍沉睡已久了。水泥铺成的操场钻出了野草,昔日的草坪则长成了微型“森林”。
2015年,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推进,原本拥有几百名师生的塘山村村小并到临近村小。
眼瞧着半人高的野草,曾经为建学校让出自家“肥田”的村民难受得不行。有人心疼地说:能不能不要再这么放着了,再放,我们就收回来种地了。
在贵州省黔西南大山深处的塘山村,没有什么比土地更珍贵了。当地人在“石头缝里种地”,主要作物玉米和烤烟大多只出现在石头间生出的土壤。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山路弯弯绕绕,房子也依地势而建,参差不齐。只有村小是个例外。它坐落于全村的中心位置,也是村里唯一一块平地。
占地6亩多的校园,当初是27户人家将自家土地让出来凑成的。19年前,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捐资20万元建了这所学校。
现在,关于校舍“身后事”的讨论,从村委会办公桌延伸到村民的微信群。这个四分之一人口都在外地打工的贫困村,第一次为了一件“大事”讨论得热火朝天。
一
前任村支书、现任村妇女主任赵粉宣布,她打算租用村小校舍,为有3388人的塘山村开办第一家正规幼儿园。
她的依据是,县里出台了文件,同意企业或个人对这些闲置校产投资改扩建,改为民办学校。
赵粉读过大专,学的正是学前教育专业,她曾不止一次听到村民诉苦,村里没有一家正儿八经的幼儿园,唯一的一所托儿所,还是外地人开的,“只有一栋两层小楼,孩子连玩的地方都没有”。
根据她的统计,村里大约有70%的适龄儿童在村外上幼儿园,大多属于“周托”,一周才能和亲人见上一次。
村小有宽敞的教室,还有篮球场和操场,她向主管的回龙镇中心学校提出申请,希望签下校舍租借合同。
回复来得很快。村小的土地是村民凑出来的,为免纠纷,镇里希望赵粉征得村民同意。
兴冲冲的赵粉继续上路。她挨个找到当年凑地的27户人家,有人一听她要办幼儿园,不问具体情况就要签字,还嘱咐她,“这么好的校舍别浪费了。”
村民安芝渊对赵粉说,当年修学校时,有几家人舍不得让出肥沃又平坦的地。可有村民二话没说,直接找到这几个“钉子户”,扔下一句:“我把我的地让给你种,行不行?”
这回,村民的态度也很坚定,这块地“只要是搞教育一定支持”。
安芝渊反对把孩子送到“周托”。他的孙子曾在外村的幼儿园“周托”。有一次,他们发现孩子回家后,裤裆里全是已经干了的粪便。孩子就穿着这么一条臭烘烘的裤子,过了整整一周。
谈起此事,这个老人忍不住抬起皴裂的手去擦泪。孙子在幼儿园的几年,他听到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揪心。有孩子早上从不洗脸,家长很生气地问原因,孩子才慢吞吞地解释:“老师说早上不要洗脸,都是冷水,洗了要感冒。”
“你告诉我,脸都不洗,娃娃能听课吗?身体能健康吗?能吗?”他气愤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