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科学教育的种子是青年出彩的关键

发稿时间:2017-04-24 09:57:2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资料图)

  国家未来靠青年,青年未来靠教育,教育未来靠科学引领,这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条”。当理想信念的扣子恰如北斗一样指引青年发展方向的同时,科学教育的种子就成了青年出彩的关键。在近日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青年教育位列第二,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缜密的谋篇布局。

  教育是民族兴旺、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发韧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星期日学校”开启了英国普及初等教育的先河,全民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最终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而日本明治维新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蕞尔小国也成世界一强。

  很难想像,在一方教育贫瘠的土地上,没有科学教育催生的种子,能生长出治国巨擘、实业大亨、科技精英等青年才俊。于是即便“戊戌变法”只是仓皇一跳,但变法期间举办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教育改革措施后来都得以保留继续,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人才,在救亡图存的历史中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跻身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83%,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但是,在青年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软肋。比如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素质教育落后于应试教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优质资源较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尚不深入,学生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青年终身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在职培训机会尚需完善;拔尖人才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相差较大,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还相对匮乏。这些软肋在摊薄改革红利,在减少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在消减青年出彩的机会,也在阻滞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有效发挥。

  有鉴于此,《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五条措施,每一条都是“干货”,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红利,都是围绕科学教育正确引导青年教育,都有可操作性,孕育着青年出彩的种子。

  青年要出彩,锻造思想观念、培育创新精神的“第二课堂”很重要。如果说教室的“第一课堂”是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话,那么没有固定桌椅的“第二课堂”就是对青年学子的全面培训,各种各样的社团、“挑战杯”竞赛都是青年脱颖而出的创新实践平台。而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必须打破“一张考卷定终身、三天考试定前途”的局限性,让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多一点“出人头地”的机会。

  青年要出彩,冲破“教育不公”的羁绊十分必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最大的教育不公,因此,必须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教育资源差距。健全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让每一个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青年要出彩,加强实践活动是催化剂。实践出真知,实践让知识转化成能力,实践更能检验青年的真才实学。因此,要鼓励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有组织的青年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而志愿者活动,不失为青年参与实践的重要平台,让青年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能力,传递了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做青春贡献。

  青年要出彩,终身学习是一条持久的道路。一时出人头地不足为奇,终身占领某一领域的制高点才是奇迹。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之所以星光灿烂,是因为他们都是青年终身学习的楷模,不断地以世界最新科技理论武装自己,与时俱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青年人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资源,也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

  青年要出彩,跻身培育青年人才计划是机遇。在科技协作的大时代,很少有“散兵游勇”通过个人孤军奋斗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但杰出的人才却有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作用。国家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选拔那些有培养前途的拔尖人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深造,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培养出像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屠呦呦等顶尖人才。

  青年人,在科学教育的引领之下,人生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青年人才一定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年智慧也一定会喷涌而发,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人人都有作为的生动局面。(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