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进行刺绣 摄影:崔恒睿
在南航将军路校区的一间大教室里,学生们早早来到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半成品和绣线,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拿着针线进行着实地演练。柔美的刺绣和南航的理工氛围相碰撞,场景却很是融洽。
课上,赵红育分类别为大家介绍苏绣,而后重点为大家介绍了“无锡精微绣”。精微秀是赵红育老师首创,“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刺绣细部时能将一根丝线分成70至80分之一,精微秀之精美令同学们接连感叹。讲到滚针、辫子、套针、缠针等操作性针法时,赵老师走下讲台为同学们一一辅导。
学生们展示刺绣作品 摄影:王鑫
工业设计专业的李映嘉同学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理科男,坐在教室后排却绣得一手比部分女生还要精致的刺绣,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我是学习设计方面专业的,想接触一下其他形式的设计,可能会给我带来灵感。这也是平日枯燥的学习中的一种乐趣。”
机械工程专业的大三女生翟云飞和吴宁,每周一晚专程乘坐校车从南航明故宫校区来到将军路校区上课。“我们理工学校需要这种人文艺术氛围的课程。”吴宁还告诉记者,从小受到妈妈的影响,自己对于刺绣这种形式的艺术很喜爱,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坚持学习刺绣。
采访中,赵红育老师表示南航是她前来授课的第一所高校,“讲课既是传播,也是传承,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个最重要。”赵老师还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专职人员,但是有了作品也需要受众、有喜欢的人来感受,要有人能够读懂它、欣赏它,培养的是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