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千万不要以为孤独了 我就完蛋了

发稿时间:2017-04-20 08:3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千万不要以为孤独了 我就完蛋了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空巢青年”为什么会成一种被关注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单身会在中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孤独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社会该为“空巢青年”提供怎样的支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

  中国青年报:怎么理解“空巢青年”这个概念?

  彭凯平: “空巢青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巢”空不空是一种心理感受。“空”指的是无、没、虚,甚至是一种挫折感。一个人住在屋子里,如果心怀世界、心念他人,那就不“空”了。

  中国青年报:“空巢青年”为什么会成一种被关注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这个群体以前没引起关注?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娇气?

  彭凯平: 我觉得“空巢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城市化让很多生活在传统社会环境的人独立了。城市化之前,人们在自己的原生态社区生活,那里有你的村庄、你的家族。在大城市里,你就是一个人,一个漂浮的心灵。2012年之后,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口住在城里,这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搞经济建设这么多年,社会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心理效应。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现在还的就是过去几十年飞速发展的物质生活的代价——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心理生活,其中之一就是“空巢青年”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当代现象,不是我们的年轻人变懒惰、变娇气了,而是社会更加物质化、工业化、城市化了。

  中国青年报:“空巢青年”这种心理现象,是跟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彭凯平: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像当代中国这样的繁华似锦的景象,大部分人都向城市涌去。这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就是美国20年代欣欣向荣所造成的空虚、失落、物质利益、享乐和自私精神,这种心理很容易造成现在所说的“空心病”。美国人走的路,我们中国人重走一遍,而且快速走过美国人走了一百多年的路,这种社会心理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研究的,同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中国青年报:“空巢青年”说法脱胎于“空巢老人”。一般认为“空巢老人”是一种被动的“空”。根据你的观察,大城市“空巢青年”被动和自主哪种所占比例高?

  彭凯平: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肯定是被动的。人类总是被动地顺应时代发展。从个体角度来讲,当然也有主动的选择,你可以不参与这个时代的浪潮,也可以停留在过去的时代,但这个很难。我个人觉得,无论是青年的“空巢”还是老人的“空巢”都是时代变化的产物,被动的成分挺大。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