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相隔千里、素不相识,山西太原的马艳飞和湖北武汉的郑禹,却种下同样的种子、获得同样的果实:现在,这两名大学生都因涉嫌巨额诈骗失去人身自由。
他们一度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马艳飞是山西工商学院的明星学生、创业能手,享受专车和专职司机,动辄做“六位数”的生意。郑禹在他所在的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以出手阔绰著称。
他们的财富来源,几乎一模一样。
太原市龙城刑警队侦办马艳飞案的民警许宁介绍,2015年3月至次年1月,马艳飞以刷业绩、代购等理由,诱骗大学生在分期贷款网站为其购买手机,称由其还清贷款并付给好处费,在全省各大院校进行诈骗,案件共涉及593名学生、948部手机。以立案时尚未还清的本金计算,涉案金额达453.4万余元。手机被低价出售套现,而还款的承诺则大都落空。
几乎在同一时间,2015年4月至9月间,郑禹以相同的方式在武汉传媒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实施诈骗。
2016年7月,郑禹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中涉及受害者29人共34部手机,涉案金额22万余元。
一些受害者相信,他的犯罪事实未能得到彻查。受害者提供的一份登记表显示,此案可能涉及两百多人。
这一数字暂时无法核实。据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涉案人数确实远超29人。
这两个年轻人“掘金”的步伐,跟上了网络贷款平台在校园里扩张的节奏。过去3年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成为热点。市场规模不断膨胀,利用网贷平台诈骗的案件也开始出现。
2016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利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套取60余万元参与赌博,输光后跳楼自杀。同年9月,长春破获的一起诈取大学生身份信息、利用网贷平台套现的案件,上百名大学生被发展为“黑中介”,涉案人员遍及12个省份。近3年来,类似案件不胜枚举。
犯罪者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也为信赖他们的朋友,带来了长久的痛苦。
受害者至今承受着巨额债务和五花八门的催债手段。还有更多懵懂无知的年轻人仍在跳入这片没有规则、只有欲望与欺骗的黑暗丛林。
链条
马艳飞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搭建了财富体系。“马艳飞是分期公司刷单的老板”,传言往往需经三至四层介绍人之口,才能到达最底层的受害者耳中。
山西工商学院大四学生赵云龙(化名)距离金字塔顶已相当近,和马艳飞间只隔一人。
2015年4月,他的舍友聂某在寝室里说,认识了一位有钱人,叫马艳飞,做着很多项生意,可以带大家赚钱。
赚钱的一种方式,是用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信息,在分期消费平台上购买手机。手机交给马艳飞,他会偿还全部贷款,并给予一定的好处费。
聂某以兄弟情面哀求舍友,并一再希望介绍更多人一起“赚钱”。大部分舍友接受了,赵云龙一口气在8家平台为马艳飞分期购买了苹果手机。
骗局起步非常完美。舍友中有的介绍本校同学,有的寻找太原其他高校的朋友,还有人通过老乡延伸到山西运城、忻州的高校。跨城市的骗局从这间宿舍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900多公里以外的武汉,“人人分期”的校园代理郑禹,也忙着搭建依附于分期平台的“创业”团队。
他的商业模式是,从“人人分期”平台上,利用学生身份分期购买苹果手机,转卖给手机店,供社会上的消费者分期购买。
韩晓(化名)是武汉传媒学院学生,也是郑禹团队中最核心的成员。据她介绍,团队的核心成员有10人。
郑禹邀请她加入时,将利润来源说得清清楚楚:学生分期购买手机的月息约为50元至70元,但是“社会上的人”分期购买同样的手机,每月要交178元。他们赚的正是这100多元的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