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不少,也能为不少家长分忧解难,但问题也显而易见。
首先,如何对老师额外付出的劳动给予合理回报。“虽然课后活动是由校外机构提供的,但老师仍然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安全和监管工作,这些都是义务劳动,希望能通过制度保障给老师一定的经费补偿。”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建议。
其次,孩子的安全如何保障。将孩子托管给学校或是社会机构,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一旦出现事故,谁承担主要责任?这是学校和家长最担忧的问题。“如若发生意外,家长有可能会追诉学校,如能设立‘儿童弹性离校留校期间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则可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减压。”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校长林虹说。
此外,如果在学校内开展课外活动,会造成老师工作量超标,场地也紧张,人力和空间都不够用;课后托管所产生的费用究竟该由谁承担……这些都是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学校课后服务是主渠道,但破题不能是政府一头热,需各方合力
在卢森堡,一种被称作“活动中心”的特殊托管服务需求增长迅速。据专家介绍,中心必须每年提供至少500小时的托管服务。
在美国,课后教育服务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区为载体、家长配合的三方责任分工明确的社会福利事业。据介绍,在美国,联邦政府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各州结合各自的情况,制定地方性法律和政策。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儿童提供完善有效的服务。
日本采用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放学后儿童计划”,2008年被列入《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在保障学生安全前提下,计划要求学校和社会为儿童提供一个辅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场所,包括学习场所、体育与文化活动场所、社会体验场所、交流场所、娱乐场所等。此外,《计划》将学习作为关键词,要求儿童利用放学后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以便加深理解,提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