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的浙大女孩。
她们是浙大的美女学霸,平日或许常会在图书馆、实验室这些地方出现;不过昨天,她们却出现在足球场上,和男生一样有模有样地盘带、卡位、拼抢、射门……
在欧美国家,女生踢球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日本女足的崛起,也离不开校园里那些在球场上奔跑的女生支撑。不过在中国教育体制背景下,过去踢球的女生很少。如今情况已经改变,比如在浙大这样的高等学府中,女生踢球不再是不可思议。
这是浙大第一次校内女足比赛
参赛队员来自浙大各个专业
昨日午后,阳光和煦。浙大玉泉校区的五人制足球场,一场比赛刚刚结束,“阿楠后援团”队的姑娘们满头大汗地从球场上走下来。
“你们为什么喜欢踢足球?”记者问她们。
“开心啊!”她们大声回答,互相对视一眼,一个个爽朗大笑,毫不扭捏,就像一群“女汉子”,一点也不像印象中浙大校园里的美女学霸。
“阿楠后援团”是参加此次浙江大学五人制女足挑战赛的5支女足队伍之一。本次女足挑战赛由浙大足协组织,所有的5支队伍全都是浙大的女生们自由组队,自发报名。这也是浙大历史上第一次自发组织的校园内的女足比赛。
比赛采取单循环赛制。在一个下午时间里,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4支队伍踢上一场。每场20分钟。对于女生来说,比赛的强度其实相当大。
“阿楠后援团”共有8个人,来自浙大的公共事业管理、工程力学、农学等多个专业。
“阿楠”是指其中一个队员廖瑜楠,她的后援团其实都是她的球友,除了足球,她们还爱打篮球。
“我们就是来玩的。”廖瑜楠说,虽然她们有时踢球的技术还比较粗糙,但热情不会比男生们少,也会大喊大叫,会开心大笑。
和“阿楠后援团”一样,“红细胞的朋友”的12名队员们也来自浙大的不同专业。
不过她们许多人此前互不相识,听说浙大足协组织此次女足比赛后,大家纷纷单独报名,“因为身边会踢球、敢踢球的女孩子实在凑不齐一支队伍。”
浙大足协将这些找不到“组织”的女生们组成了一支队伍,“红细胞”其实是浙大足协会长彭暄格的绰号。
席钰是“红细胞的朋友”的一名队员,她是浙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学生。
“其实喜欢看足球赛的女孩子挺多的,但身边真正会踢球的不多。平时我们只是在足球课上接触足球,像这样的比赛还是第一次。”席钰说。
她同时还是学校里一支男足队的领队,“有时候男生们在训练,就跟着他们一起踢。”
“这一次突然发现,原来浙大里踢球的女生还是挺多的。”席钰说。
如今喜欢踢球的女生越来越多
她们比男生踢球更纯粹
柳志鹏和张束是浙江大学的足球老师,他们一个负责男足,一个负责女足。昨天他们到现场,看看有没有好的女足苗子。
“起初担心会不会有女生报名,但情况还可以。5支队伍报名,至少有五六十名女生。”张束说,“有几个女生踢得还不错,我们以前没有发现,以后也许会把她们招入校队。”
他告诉记者,浙大原本并没有给女生开设足球课,但每次上足球课时,一堆男孩子中总是会夹杂着几个女孩子,“三十多人的班,一般会有三四个女生。”
5年前,浙大就专门给女生开设了足球课,大概有二三十个女同学来上课。3年前,浙大女足校队成立,并开始参加省内高校之间的比赛,获得过一次冠军,两次第四。
“如今整个浙大,有点足球基础或是喜欢踢球的女生,大约有一两百人左右。”张老师估计。
柳志鹏则认为,与男生踢球不同,女生踢球“更纯粹”,“她们即使是输了,也是笑一笑,不是特别在意。不像男生,可能会很沮丧。”
两位老师都发现,以前浙大的女生最多只是喜欢看球,但这几年,喜欢上场踢球的女生越来越多了,甚至有男生在踢球时,还有女生主动要求加入一起踢。
“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女生们能更多地感受到足球的乐趣,并带动身边更多的女生来一起踢球。”柳志鹏说,“毕竟校园的绿茵场不仅是属于男生,也应该属于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