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一则“外地童乞扎堆进京”的新闻分外刺人眼球。童乞是被人诟病已久的问题,但假期“兼职”行乞却更加让人瞠目结舌。据了解,许多儿童由家长带领,在假期有组织地进行“兼职”行乞,甚至有“跪地抱腿强行行乞、乞讨不成出言不逊”等恶劣现象出现,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本该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却被大人带来跪地要钱,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承担起了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担。这些周期性出现的童乞,在被剥夺快乐童年的同时,也被迫把金钱的概念较早地刻在了记忆深处,同时深种的还有“以乞讨获取收入、以靠人施舍代替自身努力”的意识。“跪地抱腿”等强行行乞现象的出现,更说明童乞问题不容忽视、亟需解决。
如此背景下,相关执法部门也全面针对乞讨卖艺等扰乱乘车秩序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儿童乞讨行为,防止进一步蔓延发展。但是仅靠暂时的整治和呼吁显然不够,更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抓起。
贫困一直都被视为行乞行为大量出现的根源。管仲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更加印证了物质财富对于社会道德明文提升的极端重要性。但需辨明的是,“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为“知礼节、识荣辱”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后续还需大量精细的教育引导工作。对于青少年而言,在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一旦以轻松的行乞消解了奋斗的愿景,并形成好逸恶劳、唯利是图的思维,极有可能让一时的穷,变为一世的穷。试想一番,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脱贫只用靠“乞讨”,“不劳而获”根深蒂固,谁还会辛勤劳作?谁还会艰苦创业?谁还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谁又来许祖国一个美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我们要建成的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从根本上来说,光有物质层面的小康是不够的,只有在精神层面也实现了小康,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
童乞流出地不仅要加强扶贫工作,更要坚持精准扶贫,这就意味着在扶贫的同时更不可忘扶“智”,既要注重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等物质手段帮扶贫困群众,也要注重投入足够教育资源在精神、思维上引导他们。特别是要引导青少年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沐浴在正能量的阳光雨露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来迎接全面小康社会的真正实现。
所谓穷则思变,尝试多种方法脱贫致富本没有错,但若是放弃努力、放弃尊严、丢下道德来获取财富,并且把这不劳而获的生存方式言传身教于下一代,贫困也会代际相传,那祖国的明天,又有谁能为之奋斗呢?落后面貌要改变,靠乞讨致富的观念也需改变,更要谨防“人穷志短”抑或“人虽不穷但志短”的情况出现。青少年担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切莫让行乞消解了孩子的奋斗之心!(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蒋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