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是游泳选手傅园慧21岁生日,她在这天发表了一篇长微博,阅读数逾878万,堪称2016年最轰动的“年终总结”。文字朴实诚恳、真情流露,已不见往日的“逗比”属性。文中讲述了去年备战奥运期间,她“最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这篇长微博既沉重又振奋,网友评论说:看完一下子眼泪流下来。
我们初识傅园慧,估计都是在里约奥运会赛后采访的镜头中。那时,她魔性的表情和率直的言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迅速以“行走的表情包”爆红网络。她让我们以为,她是非常快乐陶醉地在游泳,而铜牌的好成绩对她来说,是意外收获。她简直就是“成功”与“轻松愉快”同时存在的范型。
如果不是此次真情流露,鬼知道这样一个搞怪得看起来有些没心没肺的傅园慧,也在追梦路上磕磕碰碰,还曾陷入低谷,濒临崩溃。
重新认识傅园慧,使我想起我收到过的一个“知乎”的推送问题:“我要怎样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这个问题,我真想邀请我的几位在人前大肆玩闹,背地里偷偷用功的老同学来作答,哈哈。
而傅园慧呢,她都明明已经让我觉得“看上去毫不费力”了,却偏偏要把最困难、最绝望、最不快乐、不光鲜的自己讲出来。
那么人们看到她的真情流露之后,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真情流露其实是有积极作用的。根据心理学研究,适度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而傅园慧的这篇长微博正是一次自我暴露。网友们看到后,纷纷留言祝福,其中提到最多的词语有“感动”、“心疼、“共鸣”。 以前,好几位国宝级运动员在失败后遭受舆论的二次打击。但我想,这种残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傅园慧身上了。
此外,真情流露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Meh等人研究过促膝谈心与幸福的关系,他们记录并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片段,并计算了每个人的幸福感指数。研究结果发现快乐的人,花在谈心的时间上更长。这次,社交网络把网友们都化为傅园慧的倾诉对象。
另外,你是否想到过,其实每个人在别人眼里往往都是毫不费力的。
你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体验:当你听说本系学长拿到了心仪的offer,你觉得这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因为他是大牛,他拿到很正常。而到了你的申请季,即使你有paper傍身,或有美丽的绩点,或手握大教授推荐信,但仍然觉得内心忐忑,并且感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望一次次袭向你。终于,你拿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颇觉侥幸,回头却发现自己成了学弟学妹眼中一切顺利的大牛。
别人获得机遇或取得成功看起来很顺利,而自己的奋斗却是那么坎坷、迷茫——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得到解释:
易得性偏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凯尼曼和特维斯基研究发现,人们在预测和决策时,得到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我们经常会把熟悉的、容易获取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从而产生偏差。
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看得到结果,却很难获取那些细节的、过程的信息。于是这些易得性低的信息得不到认知加工,这就好比在认知中把别人奋斗的坎坷过程给磨平了,所以就会觉得他们很顺利。
同时,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失意者被注意过滤了,聚光灯对准的往往是得志者,人们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故事,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但是,当自己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未筛选数据后的概率值,所以不确定性更大。
动机的倒U曲线 当我们看别人奋斗的时候,我们是一枚淡定的吃瓜群众,天然一颗平常心。所以,看到的都是外在的困难因素。但是轮到自己,就发现其实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在的阻力,还有自己的心魔。这就是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发现的动机水平倒U型曲线。动机过强或者过低,都会损害人的工作效率。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动机水平的调节是一个可以习得的技能,可以大大减少发挥失常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