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清华大学邵良俊:以脚步践行实业兴邦,用行动感知中国力量

发稿时间:2018-10-25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青年是时代进步的弄潮儿,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成为国家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他们扎根各行各业,点亮前行道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广袤的中国大地,大好的经济形势,创新的时代环境,永远是青年人树立理想、砥砺前行的舞台。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清华大学2018年社会实践系列特别报道,讲述清华学子的实践故事,展现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责任的靓丽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5日电(通讯员 张静)3年的大学生活,9次社会实践,7次担任支队长,来自清华大学机械系的邵良俊从未停止实践的脚步。他在行走中感受国家脉搏,从实践中了解发生在时代洪流中的动人故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邵良俊。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大一寒假,邵良俊第一次参加寒假实践,支队长会上,他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希望大家做一个裤腿上永远沾着泥点子的实践者。”这,成为邵良俊实践的起点。

  积极组织实践,致力深化成果

  三年的大学生活中,邵良俊参加了9次社会实践,其中7次担任支队长,组织了共计224名同学参与实践。在“星火新源”暑期实践中,邵良俊深入了解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置现状;大三寒假赴徐工集团的实践中,他感受到了大型制造业国企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家责任感;中外支教的实践中,他为河南新蔡的初中生们带去了智能小车,让他们在支教结束后依然能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魅力。

  邵良俊一直热衷于专题调研类实践,但在多次进行成果总结后,他深切感受到专题调研类实践成果深化的难度。在他看来,专题调研类的成果深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推动实践项目的长期化。比如与当地建立长期联系,形成常态化实践项目,或者由第一次实践成果进行引申,在前一次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次实践。二是鼓励参与者个人积极进行成果扩散。一次实践调研报告的读者是有限的,但是实践成员个人传播的能力是巨大的。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让更多人听到实践者的声音,是实践成果深化扩散的一个重要途径。

图为邵良俊带队进行“星火新源”个人社会实践项目。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重整机械力量,创新实践模式

  最令邵良俊自豪的,还是在“机械力量”院系级实践项目中的各项工作。三年时间,他参与了三期的“机械力量”。从项目的分队支队长,到项目总队长,再到项目总负责人,组织一批又一批的同学进行专业认知,感受“机械力量”的同时,邵良俊也感受到了国内制造业蕴含的厚积薄发的“中国力量”。

  今年是“机械力量”项目的第六年,邵良俊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角色进行组织与筹划。他争取到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15万元的资金支持,结合国情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指导,共组织了115名同学分为8支国内支队和3支海外支队,开展了以“砥砺奋进40年的中国制造业”为主题的专业认知类行业调研。为了深化实践成果,实践总队报名了“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项目,5支分队进入暑期实践S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邀请了7名老师和8名辅导员带队,共计有20余位老师为支队提供指导。在春季学期院系级项目答辩中,“机械力量(第六期)”项目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项目中最令邵良俊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实践支队在丰田技术馆看到的一幕。一名父亲抱着他的女儿,指着丰田的发动机展品说:“看,这就是日本智慧的结晶。”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基础制造业的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传承,点滴积累,才能最终变大变强。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更应该坚定地接过发展大旗,感知中国力量,践行实业兴邦。

图为“机械力量(第六期)”日本支队在丰田技术馆看到的景象。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扎根院系工作,热心社工事业

  自大一开始,邵良俊便加入了机械系团委实践组,从组员到组长,再到实践副书记,实践组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年中,邵良俊在组内建立起了副组长责任制,邀请了在宣传、调研方面成绩突出的同学,为组员们培训基本的社工技能,让实践组成员成为更加优秀的社工人才。几年间,他见证了机械实践从出现断层到逐步活跃,再到如今系内实践氛围再次热烈起来。精品项目逐步发展,实践组的工作气氛也逐渐活跃。

  邵良俊同时也担任了机械系六字班的小辅导员,这让他有机会去引导六字班的同学积极寻找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对实践有热情的同学,引导他们在实践道路上前行。在校学生会办公室、校团委组织部的社工经历,让邵良俊对学校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图为邵良俊在中外支教中与同行的国际学生合影。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三年的社会实践,给了邵良俊更多的机会去看,去听,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将继续自己的步伐,去感知更加深厚的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王龙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