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专题活动 >> 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 >> 案例推荐区 >> 正文

打造“三加四微”新路径 构筑网络思政“同心圆”

发稿时间:2019-11-19 2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网络思政的定位、内容和平台,打造技术+、融合+、宣讲+,微图片、微故事、微视频、微承诺“三加四微”新路径,注重现实关切,传播时代先声,在“春风化雨”网络思政育人中引领学生与时代共振,与梦想同行。

  一、把握技术前沿,赢得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主动权

  学校党委敏锐捕捉到互联网给学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度重视技术要素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培植“技术+”优势。发挥学校在全国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领先优势,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力度,要求人人会做微课。近年来,在全校组织了100多场信息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目前,包括思政工作队伍在内的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并产生了一批优秀微课作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近3年,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多达40多人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微课制作大赛一等奖2项、有1名思政课教师获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政教育资源,首批立项30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2018年有3门课程顺利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并列第2位。学校还涌现出了像优秀共产党员刘万辉这样全国知名的专家,作为全国高校微课教学专业评委,曾受邀在60多所国家示范与骨干院校、中西部职业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微课培训。

  2.催生“融合+”活力。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成立新媒体中心。组织来自学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擅长网络技术、视觉艺术、视频制作、宣传文案等方面的精兵强将组建新媒体建设团队。团队成员把握网络技术媒介创新发展的趋势,创新网络传播的方式方法,通过讲得出、看得清、听得懂的形式向师生展示正面的事迹和正面典型,不断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传播力、影响力。

  3. 释放“宣讲+”能量。学校成立党委讲师团,组织首批30名成员运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到全校18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贴面贴心的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之行”。创新开展“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等网络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干部师生在新思想的旗帜下凝心聚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强化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担当作为的责任感。近年来,有1名辅导员荣获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并入选党的十九大“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全省报告团;有1名辅导员荣获江苏省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大赛复赛一等奖。

  在全校范围开展“四微”活动,推动全员“触网”。一是组织微图片征集活动。以“对接社区,共创文明城”为主题,开展微图片征集活动。二是组织微故事征集。崇尚“善小”,分享身边好人故事,记录点滴善举、美丽瞬间。三是组织微视频展示活动。开展“我和榜样零距离”“党员团员手拉手”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四是组织微承诺征集活动,在青年之声、青年志愿者、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开展微承诺征集。

  二、增强责任意识,占领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主阵地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动听的乐曲中也不时夹杂着刺耳的杂音,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学校党委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巩固和拓展思政工作的主阵地。

  1.主动正面发声。学校组建网络思政百人团,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驻网络,主动到校园官方网站、学校官博、官微后台,接受在线访谈,通过领导信箱、公众问答、网上调查等方式,接受师生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不断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性。打造像“石榴籽”一样亲密无间的网上精神家园,真正嵌入师生学习生活“微空间”,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鼓舞师生,让青春的浩然正气滋养师生。

  2.敢于正面发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课堂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学校还通过“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不断加强各类宣传阵地管理,健全完善《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出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考评体系,严格坚持课堂讲授纪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决不给其以传播渠道。

  3.善于正面发声。学校开通了“报、网、台、站、频、微、端、吧、空间”(校报、官方主页、新浪微博、腾讯微信、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快手APP、今日校园客户端、百度贴吧、QQ空间),建立学校、支部、院部、班级、学生会、社团6级新媒体矩阵,推出微调查、微话题、微互动等系列版块,主动进入到大学生的“朋友圈”“好友圈”中,在网上和学生“打成一片”,学校微博、微信粉丝量超过10万人,充分发挥了新媒体“消息集散地”“成长减压阀”“思想晴雨表”的重要作用。学校党群部门积极研究网络规律和舆论机制,依托学校领导、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人生导师、技能大师、辅导员、优秀学生骨干等7类微博微信达人,不断打造思想碰撞平台和意见领袖,努力做到“让优秀学生成为网络意见领袖,把网络意见领袖变成我们的朋友”。目前已组织了500多名师生骨干进驻微博、微信,正面回应师生困惑,凝聚学生情感,热点话题的周阅读量突破10万次。

  三、创新话语方式,把握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主导权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正视“话语鸿沟”困境,创新话语方式、消除话语差异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紧迫任务。为积极应对网络话语方式的新变化,学校主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

  1. 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学校邀请中青报官微运营室、腾讯校园微博微信项目组负责人、梨视频区域运营总监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作专题报告,学习如何提升网络话语能力,把握网络话语权,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2. 在提升网络素养上功夫。学校要求全体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开通微博微信,感受网络文化,体验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生活、娱乐,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心理、语言以及行为上的发展变化,做到转换自身角色,进入网络生活,与青年学生共境,伴青年学生同行。

  3. 在强化激励措施上下功夫。学校每年提供10万元的专项经费,开展校园党建、思政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工作,建设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优秀党建网站,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使用学生的语言、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经常说的话、学生流传的故事,讲清讲活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中发展进步。学校还正在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目前,学校的思政教育网站“海棠网”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思政教育网站,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思政教育“百佳网站”评选。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表明,网言网语、视觉形象、大众表达的话语情境能够强烈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亲近、追随,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带来事半功倍的宣传教育效果。

  4.在深化文化育人上下功夫。学校积极营建网上校史馆,设立优秀企业家校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等10多个专题栏目,引领学生树立爱国荣校的深厚情感,凝聚“技能宝贵、励志报国”的发展信心;筹建全国高职院校首家通讯博物馆,立体化、数字化展示电子工业的发展与变迁,引领师生在“见人见物见精神”中浸润中国工业文化精髓。依托高水平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精准对接产业行业专业特色,推进“一院一品一平台”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精心举办“网络文化发展高峰论坛”等特色网络文化育人活动20多场,发挥联动示范辐射作用,在校园内外形成网络文化活力涌流的生动热潮。

责任编辑:李华锡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加载更多新闻